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不仅是广东省重点侨乡之一,侨务资源丰富,更是侨商最早投资和侨资企业最多的城市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拥有侨资企业2万多家,投资额达200多亿美元。这些侨资企业每年缴纳税款100多亿元人民币,容纳就业人员100多万人,为深圳乃至广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30年,写下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笔。
但是,人们还应该记住,在这背后,侨务部门以及广大侨务干部为此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的心血。
做好服务 侨商成为改革开放先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中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艰难探索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怎么办?引进侨资侨智便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一项重要的工作。在1978年12月22日召开的侨务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承志在会上明确提出:“要通过经济工作做侨务工作”,“要解放思想,鼓足干劲,办好华侨事业、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后,作为改革开放从沿海地区向内地推进的“桥头堡”,深圳的侨务工作也马上确立了为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服务的指导思想。通过拨乱反正,恢复和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各项侨务政策,赢取了侨心。
当时,不少海外华侨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人经过几代的勤奋和努力,积累了相当大的财富,拥有较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庞大的经营网络。在祖国劲刮改革开放春风的召唤,以及侨务部门热情的服务与引导下,历来有着关心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关心祖国发展传统的广大侨商,开始把资金、人才、技术带到了深圳,带给了中国。
被列为深圳市企业登记001号的“光明汽车修配厂”;全国第一家电子行业的合资企业“光明华侨电子厂”(今康佳公司);当时全国技术、设备最先进的“光明华侨家私厂”;具有美国先进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的“华侨晒图纸厂”……他们的到来,不仅为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其它外资进入中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并一跃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贸合作和科技交流中最积极最热情的一支力量和先锋。
搭建平台 力促侨商蓬勃发展 有人说,侨资企业对中国开放和建设的贡献,简要概括有“三最”:即来得最早,数量最多,投资额最大。的确,在改革开放初期,大量侨商来到深圳投资创业,已充分体现出侨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来深投资的侨商在数量、年龄、教育背景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侨务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如何促进侨商以及侨资企业在深圳健康蓬勃发展,更好的引导侨商为经济建设服务,打造侨务经济的新亮点,对深圳的侨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深圳市侨务部门通过多年的实践,早已从传统的迎来送往等旧服务模式中跳了出来,并通过借助平台、搭建平台、强化服务,创出了一套全新的工作模式。
1999年,首届国家级、国际性的大型会展活动——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举办。深圳市侨务部门牢牢把握了机会,并借助这一平台,邀请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侨商、工商科技界的精英,为他们来深投资创业牵线搭桥。从此,每年10月,来自世界各地的侨商、科技专家、企业家、投资家都云集深圳。同样,2004年在深圳举办的首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也成为深圳侨务部门借助的又一大平台。这两大活动已成为深圳侨务部门开展对外引资引智、加速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
面对新的形势,深圳市侨务部门清醒地认识到,要进一步推动侨资企业做大做强,更好地为深圳的经济建设服务,除了借助有利平台,还必须搭建属于自己的平台。于是,2000年3月,深圳市侨商国际联合会这个堪称全国最早的侨商组织在深圳市侨务部门的努力下应运而生了。2005年4月,另一个以中小规模的归侨侨眷企业为核心的深圳市归侨侨眷企业家联合会也相继成立了。这些平台的建立,不仅起到了强强联合、凸显优势的作用,更为进一步强化服务,凝聚侨心、整合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圳侨务部门以侨商组织为平台和抓手,引导侨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工作模式,曾被国务院侨办评为“深圳模式”。
创新模式 更多海外人才来深创业 近年来,深圳提出了科技兴市的战略目标。为配合经济建设的需要,深圳市侨务部门又开始了以引进高新技术为重点,发挥侨力资源优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多渠道多形式地大力推进引资引智工作。并充分结合引智工作,创新工作模式,积极响应全国侨办系统实施的“海外人才为国服务计划”,做好华裔新生代的工作。通过不懈的努力,更多的海外人才越来越看好来深创业。
对于华裔新生代,深圳市侨务部门在开展工作时,既讲感情、讲文化联系,又讲商机、讲发展,把推动他们支持家乡发展与实践个人事业发展相结合。同时,深圳市侨务部门还凭借深圳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高科技发达的产业优势,高层次人才的聚集优势,从引进创业开始,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对华裔新生代的工作面。
据介绍,在全市高度重视海外人才工作,把引进海外人才工作放在城市发展的战略性高度的背景下,深圳市侨务部门近年来多次组团出访海外华侨华人经济科技社团,对全市各留学生创业园进行了多次走访,并组织了华资企业和留学归国人员的情况专题调查,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侨资企业资源库”和“留学生企业资源库”,整合华侨华人专业人士资源信息,为引进人才夯实了工作基础。同时,积极创造和利用各种平台,多方揽才;配合兴建留学人员创业园,作为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发展的永久基地;参与不断建立完善系统的政策措施;努力完善服务,巩固和扩大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来深创业发展的成果;为深港携手牵线搭桥,探索创新,搭建传统产业与海外科技交流平台等,也成为深圳市侨务部门积极引资引智,吸引更多海外人才来深创业,为深圳经济建设贡献力量的重点努力方向。
截至目前,不完全统计的数字表明,深圳引进的留学专业人才累计已超过一万人,其中常驻深圳的有2000多名。这些主要集中于高科技领域的归国留学人才,构成了深圳市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的主体部分,形成了新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群体,呈现出专业化、高学历、年轻化和创新能力强的特征。同时,以他们为“桥梁”,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才开始选择来到深圳。
解放思想 拓展侨商发展新空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深圳迎来了新一轮的大发展。作为改革开放窗口的经济特区,中央及省都对深圳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圳也明确提出,发展要面向全国,服务全国,在发挥特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以服务创造深圳发展的新空间。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有序可控地引导部分产业扩张性转移,拓展深圳发展新空间。即“腾笼换鸟”。深圳市侨务部门在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时,敏锐的发现这一发展思路将为深圳侨商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并大胆解放思想,提前启动了这一课题的调查研究,引导侨资企业在配合深圳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产业转移方面先行先试。
在深圳的两万多家侨资企业中,虽然也又不少产业升级或后来进入的新型行业企业,但多数仍为早期来深投资的传统行业企业。在产业结大构调整,着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今天,一些资源消耗大或污染严重的传统行业侨资企业都面临着工业土地资源有限、电力资源紧缺等制约,“忍痛外迁”成为必然。为了思考和探索推动侨商在深圳更好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深圳市侨务部门多次召集了侨商代表座谈,研究如何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引导他们向周边城市产业转移,拓展发展空间的同时,实现两地互利共赢。
侨务部门细致的服务与引导得到了广大侨商的一致认同,他们不仅表示出对深圳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赞同,并纷纷就深圳侨资企业积极走出去,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介绍经验、提出看法。他们认为,改革创新,解放思想,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我们国家今后一段时期的核心指导思想。深圳是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对每一位深圳的建设者来说,为改革开放贡献力量,都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在改革开放经历了30年锤炼,取得了非凡成绩的今天,深圳的侨商仍要继续争当先锋,为深圳经济建设的新一轮腾飞发挥作用。(张平和张平王静) (来源:深圳侨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