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湘洪不回国给我们什么启示
10月29日,专程奔赴巴黎劝说滞留的温州鹿城区委书记杨湘洪的温州市委三人小组返航抵达温州,杨湘洪并没有同时归来。在温州方面严格的封口令下,官员是选择继续逗留还是回国,迄今仍是迷雾重重。
据《成都商报》
为什么下封口令
派专人小组去劝说,结果连人影都没见着。也难怪,如果人家早就事先准备好“呆”在国外,岂会轻易回国?只是有一点让人疑惑,一个在当地官场流传半年之久可能被调查的官员,竟能轻松出国,也是个奇迹。
三人劝说小组,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当他们无功而返时,却对公众三缄其口。当然,这是封口令所致。可为什么下封口令呢? 君荣
该对杨湘洪立案调查了
从眼下已陆续被披露出来的杨湘洪出走前后的许多细节,如个人护照被带走、他的妻子在他出走后很“忙碌”等来判断,杨湘洪书记这回是义无返顾地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事情已到这步田地了,按照惯例,现在温州有关方面应该认真组织专门的班子,对杨湘洪进行立案调查了。 秦天
劝不回的另一种可能
有一种可能应考虑到,那就是如果杨湘洪真是问题官员,可能牵涉的人不少。这也会导致有些人更愿意让杨湘洪成为一团雾,劝其回国或许是掩耳盗铃?
这是不是有关部门下封口令和不愿意深入调查的原因?
王军荣
反腐形势使该事件不容忽视
国家商务部曾令人忧虑地披露,至2003年底,全国有4000个贪官外逃卷走500亿美元。时间又过去5年,相信不管是外逃人数还是卷走的公款,一定是个不小的数字了。
于此反腐形势下,应对每一个新增的公然“走丢”国外的官员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尽快将其押回国后严肃处理。这样才能防止新的问题官员借到国外访问考察之机故意走丢。
周明华
不断“亡羊”为何不“补牢”?
反贪制度之漏洞大开,使得所有外逃贪官几乎都在按照相同版本的外逃路线出逃,比如先行转移资产和亲属、再谋得自身之出国机会等。
假若我们在制度上及早拿出些有针对性的“补牢”举措,比如建立起严格而有效的官员财产公布制度等,许多官员根本就没机会外逃。
数以千计的“官”出逃之后,仍不见任何实质性的“补牢”动作,又是为何呢? 周士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