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胡魁章笔庄第三代传人,也就是上世纪30年代的掌门人胡凤翔的“怀中记事册”日前在沈发现。11月3日,记者在收藏家詹洪阁家中看到了这本记事册。他委托本报寻找胡魁章后人,并无偿赠送这本记事册。
“怀中记事册”封面印有胡凤翔名字
“怀中记事册”通体蓝色,封皮和封底为硬纸板材质,自右向左翻看。封皮上部印有烫金体字“怀中记事册”,中间印有经纬线环绕的烫金地球图案,上印有英文“NOTE BOOK”(记事本)字样,下部落款烫金字“奉天胡魁章笔墨庄制”。
在封皮的上部用毛笔写有“自用”两字,下部为“胡凤翔”三字。记事册旁边还配以黑色系带。整个记事册富丽堂皇。据詹洪阁说,在当时的年代能出现烫金字、烫金图案的记事本非常少见。通过记事册足以看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奉天胡魁章笔墨庄的繁盛和影响力。
翻开记事册,扉页写有“重要事项记于右侧”,以及“康德元年一月一日”等手写字句。“康德”是伪满洲国年号,康德元年也就是1934年。而值得注意的是,“康德元年一月一日”这句话却又用同样的笔迹被勾划掉,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胡魁章笔庄的传承人对日伪统治的憎恨。
胡魁章笔庄名盛一时
“胡魁章”毛笔源于中国历史上久享盛名的“湖笔”,因产于明清时制笔中心浙江省湖州(今吴兴县)而闻名天下。道光三年(1823年)浙江人胡魁章在家乡湖州开设了一家笔庄,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道光末年,奉天行宫的皇陵总管福康阿慕名从胡魁章笔庄订购一批毛笔送进宫,深受皇亲国戚、军机大臣的赞赏,“胡魁章”毛笔从此开始供奉朝廷。
咸丰四年(1854年),胡魁章出资2000银元来到奉天,在中街小北门附近开设分号。宣统元年(1909年)他将笔庄交给孙子胡沛然经营,上世纪30年代以后交由胡凤翔掌管。1956年公私合营时,胡魁章、李湛章合并了文华、吉祥、君文公等文具店,成立了“胡魁章笔庄”总店。1980年几位有技术的古稀老人重操旧业,在大南街道隶属的书画院基础上恢复“胡魁章笔庄”。1982年8月在正阳街重新恢复营业,于同芳任继承人,1993年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街道任命刘芝圃担任笔庄法人代表。1998年企业转制后至今,由于经营无力而举步维艰。目前“胡魁章笔庄”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报记者李彤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