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小、现金流相对充沛的消费电子巨头,松下电器瞄上了正江河日下的三洋电机。
11月1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松下电器正与三洋电机的三大股东高盛、三井住友银行及大和证券进行谈判,计划收购三洋电机70%的股权,目前两者已达成了年内合并的原则性协议,最终收购方案有望在11月7日正式对外公布。
按照财富全球500强统计,排名第72位的松下电器去年销售收入达794亿美元,如果成功收购位居459位的三洋电机(去年收入182亿美元),将接近排位48位的日立(983亿美元)。从今年增长速度来看,松下明显快于日立,如果这桩合并成功,松下将有可能成为日本最大的消费电子巨头(销售额达到112200亿日元),如果考虑到日元升值因素,其甚至会超过西门子、三星电子和IBM,跃居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企业。
20亿美元估值争议 在2007年的中期计划中,松下提出了到2010年3月销售收入达10万亿日元的目标,而要达到该目标,除了自身业务增长,通过收购合并也成为其重要的扩张手段。在此情况下,三洋电机进入了松下的收购视野。
据松下电器中国公司副董事长张仲文向记者介绍,从2004年开始,三洋电机就出现巨亏,但是其太阳能发电、锂电池等业务拥有全球先进的技术,而且经过从2005年开始的三年重组,如今三洋电机亏损的业务已基本完成了剥离,剩下的大多是优质资产。
2006年时,三洋电机将自身业务分为三类:一是核心产业,并对太阳能发电、锂电池、压缩机等业务进行了继续投资,目前其锂电池销售收入仅次于索尼;二是剥离产业,如手机、冰箱等业务都卖给了京瓷、海尔集团等合作伙伴;三是中间产业,如洗衣机、电视业务等,今年开始,三洋决定对部分业务或者加大投资,或转移到中国生产。
据业内人士介绍,此次松下主要是看上了三洋的电池业务,因为今年4-9月松下自身的电池业务收入出现了8%的下降,并于8月份宣布,将斥资1000亿日元新建锂电池工厂。
经过三年重组,三洋电机在2007财年终于实现了盈利,但随后却遭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再次重创,虽然其第三季度(7-9月)财报尚未公布,但从第二季度报告来看,其营业利润大幅下降24%,过去两个多月股价下降了1/3。
与之相比,松下的日子好过些。与索尼大幅调低年度净利润目标59%,东芝、日立第三季度甚至出现亏损不同,松下电器虽然7-9月的净利润下降了16%,但4-9月净利润依然达到1285亿日元(同比增长22%),保持了全球净利润增长10%的年度预测。
财务悬殊给松下趁虚而入提供了机会,在今年上半年因价格问题谈判失败后,松下总裁大坪文雄和三洋总裁村上佐野在今年10月再次举行了会谈,并且原则上已同意三洋成为松下子公司。
2006年,三洋向高盛等三家金融机构发行了总值3000亿日元的优先股,共计4.3亿股,这些特别股若转换成普通股,将占三洋流通股票的70%,如果按目前的三洋股价计算,松下收购这些股票可能需要花费6200亿日元。结合三洋电机目前的市值,以每股优先股置换10股普通股计算,这些股票大概价值6210亿日元(约合63.1亿美元)。
东方证券分析师陈刚表示,三大股东对三洋的投资目前已有两年多,对金融资本而言,其早已在寻求退出的合适机会,而此次金融危机又加速了它们的出售步伐。然而据记者获悉,松下此前曾提出过一次报价,但由于价格不到40亿美元,未能让三洋股东满意。
据接近松下的人士告诉记者,根据双方初步协议,三洋的公司名称和品牌将保留,约10万名员工将继续留用,接下来就是松下与高盛等三大股东的价格谈判,高盛等能接受的价格底限应该在50亿美元以上。
对此,松下电器中国公司公关科尤楠没有否认松下与三洋电机的接触,但仅表示,“目前松下方面还没有最终决定”;三洋电机方面则表示,由于谈判主要在松下与高盛等股东之间进行,对此不便发表意见。
中国市场整合 记者获悉,该并购只剩下细节问题,对松下来说,接下来的整合才是真正的难题。
目前,松下和三洋存在重合竞争的业务主要有白电(洗衣机、空调、中央空调和压缩机)、平板电视以及电池等业务。对品牌作用不大的电池、压缩机业务,双方整合很容易成功,但对存在品牌竞争的白电和平板电视业务,如何整合将考验松下。
消息人士告诉记者,三洋的洗衣机生产实际上将逐步转移到合肥三洋来生产,而平板电视业务无论是日本市场还是海外市场都已经逐步萎缩,在这样的情况下,松下在收购三洋后很可能把三洋的这部分资产停产或者卖掉。
事实上,双方的整合,特别是生产基地整合将主要集中在日本和中国两地,对于日本本土的整合将主要是研发和部分销售网络的整合。目前,松下电器在中国拥有近70家合资或独资工厂,三洋电机则拥有近30家工厂,这些工厂的整合才是关键。
东方证券分析师陈刚认为,三洋电机在中国市场的投资额巨大,在三十多家合资公司中,拥有控股权的合资公司并不多,对合资公司的掌控力并不强,短期内对国内两家上市公司合肥三洋(600983.SH)和大冷股份(000530.SZ)影响有限。
此外,深圳华强(000062.SZ)10月20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将直接持有的东莞三洋48.67%股权、广东三洋50%股权以及三洋设计10%股权全部出售给控股股东华强集团,同时购买华强集团拥有的深圳华强电子世界发展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这意味着三洋电视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将逐步停止。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