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开始创业到现在娃哈哈这么大的规模,宗庆后始终和员工们在一起。在娃哈哈下沙基地以及很多分公司的宣传板上,都能看到同样内容的照片,就是宗庆后和员工们一起拔河的照片。这似乎已经成为每年娃哈哈企业运动会的保留节目。
“宗总喜欢看大家齐心协力的样子。”娃哈哈政治部的沈瑛解释说。
在娃哈哈早期还在给人代销课本冷饮的时候,宗庆后在员工眼中就不是一个“像样的”领导。以前在清泰街三层旧楼下,员工都是直接冲着楼上喊“宗老师”、“宗头”。宗庆后一直在老楼三层住了9年,他的房间旁边就是当时的宿舍。
“以前一直在车间里,每个员工的脾气、性格和水平我都知道,遇到事情都是直接找我。”提到这一点,宗庆后的骄傲溢于言表。公司小的时候,宗庆后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在罐头厂有2000人的时候,他还能做到这一点。
有一次公司刷墙,那个时候的每平房米只有1毛多钱,宗庆后自己拿着尺子,一个柱子一个柱子地量过去。和员工一起吃饭,大家议论说哪个菜淡了、哪个菜咸了,宗庆后自己跑到厨房“指导”大师傅,“你看这个菜,这个多放点盐,这个少放点。”
2002年,娃哈哈开始涉足多元化,进入全新的童装领域。但是真正做起来,宗庆后和员工们才认识到,这个挑战来头不小。对这个行业不熟悉,刚开始合作伙伴设计产品,但后来发现根本不能用,不得不自己来设计。由于没有经验,宗庆后和工人们一起在车间里盯着。一个大男人一件件地给小衣服钉扣子、配成套,一套套地看颜色是不是协调,款式是不是搭配。
也正因为如此的细致,这位领导给大家的感觉就是始终在员工们中间。员工们对领导的性格了解,领导对员工的潜力也熟知。而这正是宗庆后所看重的,大家能拧成一股绳,才能往前走。
每到除夕夜,宗庆后都会来到杭州生产基地,与每一位员工碰杯说“辛苦了”。1999年2月15日,农历除夕。当时,非常可乐问世不久,产品供不应求,工人们因生产繁忙留守天津。宗庆后百忙中挤出时间,请工人们吃年夜饭。他和在场的每一个人碰杯,并对他们为了公司放弃自己小家表示感谢。很多员工的眼睛都湿润了,所有辛苦都在这一声亲切的问候中化为乌有。宗庆后更是像一个大家庭的家长,还给每个人发了“压岁钱”。这几乎成为娃哈哈过年的一个传统,成为宗庆后过除夕的特色方式。
宗总的工作态度是令员工们最敬佩的。2003年5月11日,“非典”时期一个平常的日子,大多数人都躲在家里不愿意出门,往日熙熙攘攘的机场,如今门可罗雀。宗总带着一只黑皮箱和满脸的疲惫飞向贵阳,他接待客人,洽谈业务,批复文件……直到晚上12点多才把工作处理完。
员工看到宗总这么辛苦,既心酸又感动,都劝他“"非典"期间太危险了,留在杭州电话指挥就行了。宗总摇了摇头说:“在我背后的是娃哈哈的两万多员工啊!非常时期更不能掉以轻心!”
在员工眼中的宗庆后不仅是中国经济舞台的强者,鲜花掩映的领奖台上的主角,他更是可亲可敬、深受爱戴的当家人,是可亲可敬的大家长。
今年8月,正是饮料销售的旺季。因为来生产基地运货的车太多,产品从仓库运到车上,需要装卸工搬运上叉车。但是这个环节人手少一直忙不过来。宗庆后看着心里着急,跑到仓库门口一箱箱地帮着运送,汗水浸湿了衬衣的整个后背。
娃哈哈的老员工回忆说,1988年8月,杭州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台风,根本没法出去买东西。那时公司有个小卖部,宗总搬出了小卖部的食品,发放到每位员工手里。小卖部的食物吃完了,他又拿出了家里储备的食物,帮助大家渡过了难关。虽然台风很大,但大家心里还是暖暖的。我们进入娃哈哈的时候,大家都叫老板“宗老师”。现在公司大了,老板忙了,每次看到他,我还想上去叫他一声“宗老师”。 (来源:人民网-食品频道)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