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 > 观察与思考

浙江城乡的美妙组合

  浙江城乡的美妙组合

  策划:《农民日报》浙江记者站/本刊编辑部

  填平鸿沟的成功探索

  ——浙江省统筹城乡兴“三农”调查

  特约记者 蒋文龙

  一种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需要变革,一条横亘在城乡之间的巨大“鸿沟”亟需填平。

构建城乡融合、工农和谐的体制机制,让农民分享发展成果,成为新世纪科学发展的战略命题。

  浙江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率先以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新思维,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方针,为破解城乡失衡、工农失和进行了成功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自发统筹到自觉统筹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既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不享受特殊的政策。全省“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均耕地仅0.5亩左右,不到全国人均耕地的一半。然而,就是这个人多地少的省份,经济总量却居全国第四。

  浙江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奥秘何在?省委书记赵洪祝认为,最根本的就是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党的要求与浙江实际相结合,率先启动和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较早实施和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方略,走出了一条振兴“三农”的创新之路。

  顾益康是浙江省农办原副主任,研究“三农”问题三十余年,他把浙江发展经验归纳为独具特色的“三化”:以发展乡镇企业为主要特色的工业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要特色的城市化、以发展专业市场为主要特色的市场化。浙江的“三化”有一个共同点,农民群众都是创业创新的主体。

  (上接第17页)统筹城乡在浙江并非什么新鲜事儿,可以说是伴着农民的创业之路与生俱来。顾益康以党的十六大为分界线,将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之前属自发统筹,之后乃自觉统筹。自发统筹阶段基本在县域范围里进行,具有“民间”特征,省委省政府的态度是尊重创造、鼓励探索;自觉统筹阶段则是在全省范围铺开,具有“政府”特征,由党委政府主导,整体推进,全面实施。

  自发统筹阶段的动力来自于农村内部,是利益的局部调整,所有政策措施都指向解放农村生产力。省农办副主任邵峰举例说,农民到乡镇企业务工,家里的地没人种了,村里就将大家的地集中起来让人种;为了鼓励种地的积极性,企业给一些经济补贴,还买来农业机械。这就是最初的以工补农。浙江首创、后来在全国推广的“农业发展基金”,无疑也是统筹的举措。

  但是,这些统筹的举措毕竟是局部的、低层次的,由于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二元结构,浙江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居民收入呈持续扩大的态势,收入之比从1990年的1.76∶1扩大到2003年的2.43∶1,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明显滞后于城市。

  落后的农村、短腿的农业、弱势的农民,严重制约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党的十六大提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后,浙江结合自身实际,深刻领会,迅速反映,做出了城乡统筹兴“三农”的重大决定。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2007年浙江已实现了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的跨越,人均生产总值接近5000美元,城市化水平超过50%,按照国际上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调整的客观规律,浙江已到达以工支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浙江完全有条件、也有能力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2004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嘉兴召开了全省第一个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一体化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到2010年,基本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别明显缩小,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到2020年,与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步,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2005年1月,浙江省颁布《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层面的城乡一体化纲要。

  浙江的城乡统筹从此跨入自觉阶段。这一阶段,利益的调整从县域扩展到全省,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协调从局部走向全方位,改革的思路不再只是为农民松绑,而是要创新体制机制,尤其是打破城乡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不均等的制约瓶颈。

  寻找巧妙的统筹载体

  “统筹城乡”,虽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但内容所涉十分广泛,极其复杂。记者在查阅浙江省农办编辑的《农村工作学习文件》时发现,从2002年到2007年五年间,浙江省领导有关“三农”工作的正式讲话就有60多次;所制订的政策法规高达82项,其中有多个浙江首创、全国第一。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破解农民增收难,需要“破”的勇气、“解”的魄力,更要讲求“破”的技巧、“解”的科学:

  2002年起,浙江推行税费改革,让延续了数千年的农业税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2004年,颁发《关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出台了被农民群众认为“含金量很高”的29条惠农政策;

  同年,在全国第一个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旨在培育农业经营主体;

  2005年,开始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2006年,《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颁布;

  2007年,《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对发展蔬菜、茶叶、果品等十大农业主导产业做出详尽安排。

  从上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文件中,我们看到,在城乡统筹这篇大文章中,浙江始终紧紧抓住发展生产,促进增收这条主线不放松。其间环环相扣,各有侧重,相互之间有所策应,而又讲究循序渐进。其设计之科学、构思之缜密,颇有独到之处。

  统筹城乡事关千家万户,工作千头万绪,如何厘清方向,寻找合适的着力点,设计出巧妙的载体,以期收到“事半功倍”之成效,显得尤为关键。浙江的做法是,从农民反映比较强烈,又容易见效的环节先行突破:

  2004年6月,浙江省决定全面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1000个“村美、户富、班子强”的示范村,整治1万个村庄,整治内容包括垃圾清理、污水治理、改水改厕、河道清洁等。因为该项工程深得民心,结果仅仅用4年时间就提前完成任务。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推进,全面改善了浙江农村的基础设施。按照“示范村建到哪,配套资金就跟到哪”的要求,浙江省各部门原有的乡村康庄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工程、万里绿色通道工程、绿化示范村工程、千镇连锁万村放心店工程等,纷纷跟进配套。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浙江农村获得如潮好评。“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工程在浙江全省掀起了统筹城乡的热浪。自此,浙江的统筹工作一日千里,势不可挡。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真正成了浙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工程”。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对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造,如果没有农村社会事业的同步配套改革,浙江的统筹城乡就会沦为“表面文章”。因此,5年来,浙江一直致力于构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供给的机制。

  公共服务涉及面十分广泛,不仅有就业、社保问题,也有卫生、教育、文化问题,可以说包罗万象。我们发现,5年来浙江在诸多方面都有所探索,有所建树。

  浙江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就业制度,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教育方面,浙江提出农村也要搞15年基础教育,全省3年就投入财政资金32亿元;在卫生方面,浙江按照“让农民看得起病、有地方看病、加强预防少生病”的要求,推出了“农民健康工程”。

  在浙江采访,发现各种各样的“工程”特别多,除了上述提及的,还有“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山海协作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等等,许多工程的牌子都挂在省农办,因此,省农办被人戏称为“工程办”。而每一个“工程”的背后,都有大量财政资金投入做支撑。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改革也在深化。今年8月,浙江省政府发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又推出就业促进、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全民健康、文体普及、社会福利、社区服务、惠民安居、公用设施、民工关爱等“十大工程”,每项工程都由多个部门负责落实,将统筹城乡发展推向了一个新台阶。总体目标是通过五年努力,建立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社会事业体系,布局合理、城乡共享的公用设施体系,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历史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浙江领跑统筹城乡兴“三农”的坚实脚印,展现出浙江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创造热情和无穷活力。

  美丽乡村里的幸福生活

  “住在这里并不比住在城里差。”在海宁市丁桥镇民利村,71的老人游浦堂携着年近百岁的老母亲,以及同样白发苍苍的妻子在家门口晒太阳。在他们身后,是一幢造型别致的农家“小别墅”。“生活非常便利,水、电就不用说了,家里烧的是沼气,公交车也通到了家门口。”游浦堂说,“子女大学毕业后都在城里安了家,一再要我们跟他们一起过,但是我们觉得乡下房子大,环境好。要买什么东西,出门就能买到,有点小毛病村里的卫生服务站也能看,非常方便。”

  如今的浙江,不少地方农业像工业、像商业,一二三产业开始融合互动;农村像城镇、像郊区、像旅游度假区,城乡差距正日益缩小;农民像工人、像商人、像城市居民,工农之间界限越来越模糊。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说,浙江所走的统筹城乡道路,总起来说,就是“三农”促“三化”,“三化”带“三农”。这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符合浙江实际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

  正是始终不渝地坚持走统筹之路,并且辨证地分析和把握了“三农”与“三化”的互促互动关系,浙江农村面貌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农民生活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的跨越。2006年,浙江全省农村全面小康实现度达68.1%,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

  从农民收入来看,2007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65元,连续23年保持全国各省区第一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缩小态势。1997年-2002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的“年度扩大幅度”是0.37:1,2002年-2007年则缩小到0.12:1;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达到六成多;在农民总收入中,非农产业的收入占到七成多。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消费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2007年,农村恩格尔系数降到了37.2%,农民的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快速增长。

  今天,如果你生活在浙江农村,就会成为城里人羡慕的对象。因为不仅农民收入增加得很快,而且生活环境的变化也翻天覆地:

  如果你要出门,道路不再泥泞不堪,浙江96%的村都通等级公路,许多地方公交车开到了家门口;你要喝水,大可不必担心卫生问题,86%的村都装上了安全的自来水;晚上出门,也不再黑灯瞎火,近六成的农村道路装上了路灯;你要购物,每个乡镇都有连锁超市,每个村都有放心店;你要用电,城乡已经统一价格;带着老婆孩子回到农村,你再也难见垃圾遍地、苍蝇横飞的场景,三分之二的浙江农村,垃圾都已统一收集、统一处理。

  除了生活环境,浙江农村社会事业的变化同样让城里人赞叹不已:

  你的孩子要上学,义务教育不再是国家规定的九年,而是15年;你要就医,九成的农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可以报销,可以免费体检;如果是困难群众,你可以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可以享受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如果是“五保”和“三无”人员,你也大可消除后顾之忧,94%的老人都已由政府集中供养;如果从事种养业,你可以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政府将保证把你的损失减到最低;劳动之余,你可以参加各种活动,七成农村有老年活动室,三成农村有体育场,两成农村有图书室,看电影、看演出更是家常便饭。

  今年初,浙江省发改委发布消息称,全省有27个方面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这些改革让浙江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迅速进入了新的阶段。

  英国著名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描绘了一个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问题来处理的妙想—“把一切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和美丽愉快的乡村环境和谐地组合在一起”。

  在浙江,这样的“和谐组合”通过城乡统筹,正在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guoqiang)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顾益康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