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 > 2008美国大选资料

美国总统选举之政党角逐(组图)

  尽管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标榜自己是“后政党”、即超越政党的“变革者”,约翰·麦凯恩胜出共和党预选后也打出“美国第一”、即“美国至上”口号,本届美国总统选举并未摆脱传统的两党争斗。

  相反,在以驴为象征的民主党与以象为象征的共和党之间,党争愈演愈烈。

  无极

  政党成员跨越党派界限相互联合的状况令人担忧,国家需要政党保持足够内部向心力,行使立法议事职责,反对党应切实扮演“白宫批评者”。
——美国政治科学协会1950年报告《走向更加负责任两党体系》主旨。

  这份报告如今看似难以理解。本届总统选举竞选中,奥巴马和麦凯恩先是围绕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事宜针锋相对,继而在金融危机重压下围绕政府干预经济、减税和福利制度提出分歧巨大的执政方略,政见隔阂似难以逾越。

  40多年前,美国政坛并非如此。1964年,时任民主党人总统林登·约翰逊签署旨在消除种族歧视等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民权法案》,助他通过这项立法的是参议院共和党领袖埃弗里特·德克森。而在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中,阿拉巴马州民主党人州长乔治·华莱士却是支持种族隔离的保守派代表人物。

  从民主党人约翰逊到共和党人理查德·尼克松和罗纳德·里根,连续三任美国总统试图摆脱党派传统支柱,竞选时注重政策影响而非党派因素。例证之一是,1952年以后9次总统选举中,共和党候选人在自称民主党人的选民中平均获得两成支持。

  因而,华莱士1968年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总统时宣称,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分歧“一文不值”。

  随着老派政治家离去,两党分歧从80年代开始逐渐明晰。国会内,尽管两党都有政治观点与传统党派政见略有区别的温和派人士,但两党核心成员跨越鸿沟、相互支持的现象难得一见。

  新生表象之一是,国会就关键议案表决成败基本取决于哪一党派占据席位优势。如,民主党2006年重夺国会参众两院多数席位后,共和党人政府在战争拨款和伊拉克增兵等问题上频遭遇国会掣肘。

  党派分野促两党坚守本党政见和意识形态取向,2004年总统选举尤其如此。受“9·11”事件以及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影响,乔治·W·布什在当年选举中凭借共和党意识形态和外交强硬核心竞争力成功连任。

  只是在两党的核心圈外,选举之际,不存在严格约束的“党员”体制之下,自称属于某一政党的普通选民还可能“越界”投票支持另一政党的候选人。

  两极

  对选民而言,选举获胜政党日后的政策可预见且易看透。选一名民主党人上台意味着更多福利预算和政府干预,选共和党人则会迎来更有利于企业利益的政策。——美国《大西洋月刊》2008年4月文章《谈党派纷争》。

  两党政见明显分歧在本届总统选举竞选活动之初便显露无遗。

  民主党两名主要竞选人奥巴马和希拉里·克林顿扛起“反战”大旗,与共和党竞选人麦凯恩针锋相对。奥巴马获候选人提名后,始终不忘打“约翰·布什”牌,把麦凯恩执掌白宫的前景描绘为与布什白宫“克隆”。

  麦凯恩一直想把议题聚焦于国家安全,打意识形态牌,希望凸显自身以及共和党在国家安全领域的执政优势。共和党方面对奥巴马的批评包括,他支持结束伊拉克战争,意味着民主党人会像越南战争结束后那样施行软弱的对外政策。

  当议题转向经济时,交锋仍围绕自由派和保守派政策的不同取向。奥巴马提出加强政府干预、向富人增税和扩大福利规模,属民主党传统主张。麦凯恩紧守共和党传统路线,呼吁金融机构自行“救市”、支持降低企业税,甚至批评奥巴马为“社会主义者”。

  竞选回归党争在奥麦第三次面对面辩论中尤为突出。

  辩论焦点之一是“约翰·布什说”。奥巴马调侃麦凯恩的政策是现任共和党人政府“老一套”:“如果我偶尔错误地把你的政策看作是布什的,那是因为……你一直是布什总统的强有力支持者。”

  麦凯恩的反驳暗含幽默:“参议员奥巴马,我不是布什总统。如果你想与布什总统竞争职位,就应该4年前参加竞选。”

  辩论焦点之二是“水管工乔”。俄亥俄州水管工乔·沃泽尔巴彻因与奥巴马辩论减税政策闻名全国,“水管工乔”话题蕴含奥麦税收政策分歧。

  奥巴马打算为普通民众减税,对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者增税。他认为,像“水管工乔”一样,美国98%小企业主年收入不超25万美元,将成为减税受惠群体。麦凯恩则极力渲染,奥巴马的税收计划意味着增税,许多有意开办企业、追寻“美国梦”的民众会支付更多税款。

  《纽约时报》6月一篇文章推断,麦凯恩会说,“奥巴马支持对富人增税,说明他将继承民主党人对所有人增税的典型做法”。几个月后,麦凯恩果然如此说。

  变革

  每名候选人都会阐明自己所持背离本党正统立场,把自己装扮成只求结果的变革者。——《纽约时报》6月9日文章《老旧党派隔阂卷土重来且日益壮大》。

  恪守政党传统政见可以笼络政党传统支持者,有助于胜出党内预选,却未必能赢得两党对决。原因在于,中间派选民决定选举胜负:持温和社会立场的城郊富裕选民或称“中产阶层”和持保守文化立场的工人选民或称“蓝领阶层”不太在乎意识形态,而更关心钱包或饭桌。

  于是,奥巴马一直标榜自己是“变革者”,而“变革”一词随后也为麦凯恩认领。所谓“变革”,指只求结果,不重方式和过程。

  反映在竞选策略上,是两党候选人进入对决阶段后力求“向中间靠”。

  把党内预选时期的奥巴马比作“旧奥巴马”,把两党对决阶段的这名民主党候选人比作“新奥巴马”,英国《经济学家》杂志7月作了一番对比:旧奥巴马承诺阻止一项法案、不把合法豁免权授予与政府合作监控恐怖活动嫌疑人的电信公司,新奥巴马表态支持这项法案;旧奥巴马没有别上美国国旗胸针,新奥巴马在一片国旗的海洋中大谈爱国主义,称赞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戴维·彼得雷乌斯……

  这名民主党人另一个与政见之争颇不相干的变化是,旧的他承诺在奥麦对决中使用公共资金,而新的他筹集到多少竞选资金就花费多少。

  这些变化让奥巴马在《经济学家》记者那里获得“变形金刚”绰号,在美国专栏作家查尔斯·克劳萨默那里赢得“奉行季节性原则者”名声。奥巴马起初把自己描述为信奉“后政党”观点的务实者,表态愿与共和党人合作,只是后来变得有点太快。

  麦凯恩也在变。他是伊战支持者,却突然许诺2013年撤军。

  如果说麦凯恩的变化与对手相比显得较小,那是因他一直带着温和派和共和党内“特立独行”色彩。他多次批评布什政府政策,在减税、全球变暖和改革竞选筹款制度等方面与本党多数派存有异议。这些特点让麦凯恩得罪党内一些传统支持者,让他不能再更多靠近两党界线。所以,《经济学家》说:“不是奥巴马正往中间移,而是麦凯恩向中间偏。”

  这并不意味着奥麦选择背离党派传统政见。奥巴马7月3日招集两场新闻发布会,前一场说将根据新情况调整政策,后一场坚称自己立场没有变。所以,《经济学家》说,偏向中间路线只是竞选中的“政治权宜工具”。

  周期

  布什时代的结束标志着美国保守主义土崩瓦解。——德国《星期五》周刊10月11日文章《白宫的孤单日子》。

  美国前总统约翰·F·肯尼迪的顾问阿瑟·施莱辛格20年前出版《美国历史的周期》一书,认为美国政治气候每30年发生一次逆转。尽管对30年周期的确切性存在疑问,但驴象轮流坐庄确实有迹可循。

  过去14届总统选举中,共和党9度获胜,致使英国记者约翰·米克尔斯韦特和阿德里安·乌尔德里奇称美国为“右翼国家”,保守派多于自由派。

  但是,选民青睐目标如今已改变,民主党所获支持率远超共和党。《纽约时报》资料显示,2004年总统选举日,37%选民自称民主党人,37%自称共和党人。近期民意调查显示,46%和33%的美国人分别自称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

  不少共和党人担心,民主党可能在本届选举中一举夺取白宫和国会,尤其可能在参议院取得60席,排除共和党否决议案的可能性。这一担忧骤增于阿拉斯加州联邦参议员特德·史蒂文斯的丑闻。这名希望谋求第七次连任的共和党最资深参议员10月27日被判腐败罪名成立,政治生涯基本终结。

  共和党人警告这可能形成“一党独大”局面。不过,民主党人和一些政治分析师认为,在金融危机的特殊时刻,一党独控国会和白宫有助于政策快速出台。

  历史学者、两次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罗伯特·卡罗在一定程度上认同,原因是历史地看,民主党“通吃”白宫和国会的局面基本发生在一场严重危机之后,而眼下情形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后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总统相似,“我们现在处于另一场危机,政府必须有能力快速而果断地采取行动”。

  尽管选举结果尚未产生,共和党内部已着手反思是否重塑党派形象。现阶段争论焦点是麦凯恩当初是否应该挑选挑战党内传统的莎拉·佩林为副总统候选人以及现任总统布什“政府干预经济”的金融拯救计划。

  在美国《国民评论》编辑里奇·劳利看来,这场争论的核心在于是革新政见还是回归传统保守派,即“我是革新保守派、你是故步20年前的老古董”还是“我有真信仰、你是邪说者”。

  争论伊始,远未结束。有志竞争下任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的南卡罗来纳州共和党委员会主席卡通·道森宣称,他能为共和党人再次执掌白宫增添保守派色彩。

  这预示着,本届选举后,驴象角逐将延续和加剧。(耿学鹏)



(责任编辑:王雪)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华莱士 | 乔治 | 约翰逊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