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的社会交往绝对不同于普通人,因为它与权力的行使相联系,直接影响到官员形象、政府公信和权力绩效
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表明,一些人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交友不慎开始的。为此,官员们如何交友,应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不仅成为公众和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日益受到党政机关和监督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什么一当官朋友就多了 我们有理由认为,官员交友不同于普通人交友。因为普通人交友不慎,不过造成一些感情伤害,最多是个人财产上的一些损失,而官员交友不慎,那受损失的就不仅仅是官员个人,往往伴随权力的被利用和社会利益的损失。
为什么一当官朋友就多了 。特别是官做得越大,朋友越多,一些素不相识的人从四面八方找上门来,拉关系,献殷勤,简直要门庭若市、踏破门槛了。为什么呢?是因为别人崇拜你的才能,羡慕你的人格,而与你交友吗?显然不全是。俗话说得好,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道理很简单,在世俗社会中,多数人都乐意做锦上添花的事情,而不愿意去雪中送炭。因此,当你做了官的时候,许多人主动找上门来交朋友,套近乎,主要看的是你手中的权力,目的是想通过你手中的权力获得一些不正当的利益。
如果官员们在这个问题上不能保持清醒头脑,误以为自己的朋友遍天下而沾沾自喜,整天沉溺于朋友们的阿谀奉承之中,满足于朋友间的迎来送往,长此以往,必然放松思想警惕,对是非变得麻木不仁,最终对朋友的要求和自己的行为麻痹大意,逐渐被引上邪路。
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错误认识必须予以澄清,并得到及时纠正。即在一些官员思想上存在错误认识,有的把社会交往看作生活小事,觉得大家一起吃吃饭、娱乐娱乐、互相帮帮忙,没什么大不了的;有的把人际交往当作个人私事,认为交朋结友是个人的自由,与其他人没有关系,党组织也不应该进行干涉。其实不然。官员的社会交往绝对不同于普通人,因为它与权力的行使相联系,直接影响到官员形象、政府公信和权力绩效。
认真辨别朋友的类型和交往的动机 古人云:仗义规谏,直言不讳,诤友也;爱之益深,责之益切,益友也;管鲍分金,伯牙摔琴,挚友也;患难相依,荣辱与共,密友也;酒肉穿肠,逢场作戏,酒友也。投其所好,纵其所欲,损友也;阿谀奉承,口蜜腹剑,佞友也;利则相夺,患则相倾,贼友也;骗取信任,牟取私利,恶友也;为己私利,心狠手辣,毒友也。因为官员权力的吸引和利益的诱惑,主动上门交朋友的人往往各怀鬼胎,少诤友、益友、挚友和密友,而多酒友、损友、佞友、贼友、恶友和毒友。“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以色交者,色衰则尽。”交往动机有问题,动机不纯,情感就不可能真挚,甚至根本不存在付出真情,因此朋友就不可能长久。特别是那些一心想着利用别人、谋取好处的人,其交往行为必然出现偏差。如果官员对此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在众多的“朋友”中辨别忠奸良莠,在交往行为中保持一份清醒,自然能够远离贪腐和堕落。谁是真正的朋友,谁是貌合神离,谁是包藏祸心,心里应该有杆秤。
官员在交友中应保持清醒头脑,还要努力防止“权迷心窍”和“财迷心窍”。无欲则刚,一个人当官后,必须坚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时刻把自己当成人民公仆,把权力看作人民的委托和人民的信任,而不是看作自己的政治荣耀和高贵资本,切实防止“权迷心窍”。因为一旦“权迷心窍”,就会把权力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希望看到别人的顶礼膜拜,看到许多人跟在自己后头吹喇叭抬轿子,于是就会不知不觉地以权力笼络人心,为朋友滥用权力也就不可避免。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那些“财迷心窍”的官员往往把眼睛盯在权力背后的利益上,只要能够获得利益就不惜寻租权力,甚至直接明码标价出售权力。当然,这些官员要想让权力变现,客观上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朋友聚集在自己身边,以满足自己权力寻租的不同需要。于是,官员与怀揣不同动机的“朋友”们结成利益共同体,狼狈为奸,相互交易,各取所需。
从某种意义上讲,把官员的贪腐完全归结于不良朋友的拉拢和腐蚀,是不公平的。尽管许多贪官在忏悔时都后悔自己交友不慎,但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不少情况下,贪官本人也是乐观其成的。因为大多数贪官都是“财迷心窍”,无法摆脱金钱的诱惑。他们很清楚地认识到权与钱的密切关系,以及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的“歪理”。贪官们只是在自己身陷囹圄,失去自由,地位和处境一落千丈之时,才不得不反思过去的行为,甚至把堕落的主要责任推给那些“朋友”们。这样的归因,很难让人信服。
总之,对于各级各类官员来说,只有他们自己保持清醒头脑,才是防腐反腐的最有效防线。无数的事实证明,一些官员之所以能够在“朋友”们的糖衣炮弹面前乖乖投降,主要原因是自我毁弃思想防线在先,让别有用心的人寻到了“突破口”,投其所好,最终被拖入“泥潭”。(李克杰)
(作者为山东政法学院法学副教授)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