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1200亿元投向汶川地震灾区公共服务设施
将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
郭晋晖
汶川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51个重灾县将获得1200亿元的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资金,同时,政府还承诺,将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
国家发改委网站透露,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制定下发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下称《规划》)日前已经印发。
国家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处于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的51个县(市、区)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工作,保证灾区人人享有基本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设施条件、灾区群众享有的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高于灾前水平。
这些设施涉及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文物保护、新闻出版、广电、体育、社会福利、就业和社会保障、基层政权等11个行业领域,估算总投资1200亿元,重点用于教育、卫生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公共服务领域基础设施,统筹并有序地恢复完善社会福利、就业和社会保障、广播影视、基层政权等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明确, 教育、卫生领域的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估算投资达677亿元,超过总投资的56%。《规划》要求严格执行强制性建设标准规范和各行业建设标准,提高抗震设防标准和建筑质量,将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
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苏幼坡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汶川地震恢复重建计划总投资在8500亿元左右,这次规划确定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投入1200亿元,每个受灾县市平均为20亿元左右。
“这个数额应该基本能满足需求。”苏幼坡认为,在这 51个县市中,除都江堰市城市规模比较大之外,其他基本上为人口5万左右的小城市,由于当地财力有限,每年投入在公共基础设施上的资金也很有限,每年平均也不到1亿元。20亿元的一次性投入,基本上能够保证受灾群众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高于灾前。
苏幼坡认为,即使建设最安全的学校和医院,成本也不会很高。如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将抗震标准从7度提高到8度,那么建筑的造价成本也只增加6%~7%左右。
1200亿元的投入对于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就业和第三产业上。苏幼坡表示,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最需要的建筑材料是钢材,但灾区本地并不出产钢材,所以对于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有限。
国家发改委网站还同时公布了另外6个专项规划,涉及土地利用、市场服务体系、生态修复、农村建设、城镇体系和城乡住房建设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