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7日电(记者江国成 刘劼)据国家能源局介绍,中国考虑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原定的到2020年时核电装机容量计划达到4000万千瓦的目标,调高为7000万千瓦或以上。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黄鹂在成都说,今年初的冰雪灾害体现出了长距离送电和送煤的风险,同时八国峰会又再次强调应对全球变暖需要各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些因素促使我国政府考虑调整国家的能源战略。
实际上,上述考虑是中国政府近年来在实施一系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和计划之一。为了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一方面节能减排,一方面大力发展核电、水电等绿色或能源,减少对煤炭等能源的依赖。
目前,中国优质清洁能源比重有所提高。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72.2%下降到2007年的69.4%,水电、风电和核电的比重由4%提高到7.2%。可再生能源总利用量约为2.2亿吨标准煤(包括大水电)。
截至去年底,中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45亿千瓦,年发电量4829亿千瓦时,电力装机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风电规模成倍增长,装机容量超过600万千瓦,居世界第五位。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1.1亿平方米,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核电装机906万千瓦,比2006年增长30.5%。
为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从调整经济结构入手,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更加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将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推进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作为中国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个月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白皮书指出,通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相关法规,制定节能专项规划,制定和实施鼓励节能的技术、经济、财税和管理政策,在1991年-2007年的17年间,中国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约9.47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21.35亿吨二氧化碳。
中国节能减排的努力获得了国际社会广泛好评。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代表马和励说,中国的发展战略发生了重大转折,制订了非常严格的节能减排计划,即在“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将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这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政府在执行节能减排、推广清洁能源以及绿色照明等方面意愿非常强、力度也非常大”。
2006年和2007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1.79%和3.66%,两年全国累计节能1.47亿吨标准煤。同时,国家提高能源开发转换效率,电力、煤炭领域推广使用高效节能设备,加快淘汰小火电、小煤矿,节能减排。
近两年,中国政府采取调整出口退税、关税等措施,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型产品出口。中国银监会还推行绿色信贷政策,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
不仅如此,中国政府号召全社会开展节油节电等节能减排活动,并要求国家机关夏天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摄氏度,限制机关小汽车的使用,大力发展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鼓励绿色出行。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进程,认真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在国际合作中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政府和联合国7日在京联合举办的“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就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和转让的国际合作,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