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政策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央希望尽快见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此次政策力度很大,而且政策出台快速也说明了中央对经济形势变化反应很快。
拉动内需“出手要快”
“政策的效果也会比较明显。
由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凸显了中国政府保增长的决心。
“仔细分析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发现有的项目原来就已经开始在做,但现在可能要进一步加快速度。”在张立群看来,从中央要求“出手要快”以及投资力度来看,效果与速度是此次调控政策的主要目的。
与此同时,与1998年推行的积极财政货币政策(通过发行国债集中居民储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相比,现在政府既不用大量发行国债,也不用主要依靠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投资。相反,目前可选择的投资范围更广,如保障性住房、铁路、公路、公共卫生、教育、自主创新等多个方面。
“最重要的是,政府财政实力提高很快,完全有能力快速推进投资进程。”张立群表示,此次刺激经济拉动内需的举措,短期内就会看到明显效果。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为加快建设进度,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投资总规模达4000亿元。
“光这一项,至少可以拉动1.3%-1.4%的经济增长。”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分析师祝宝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不管对基础设施投资还是消费的拉动力度都非常大。
政策“定心丸”让市场重拾信心
国务院9日宣布了刺激经济的一系列政策,10日早上A股市场便一路上扬,鲜艳的红色大盘令一直以来在股市徘徊的投资者们重新看到了市场信心。
“市场信心的恢复要跟实际措施相结合。”张立群认为,此次中央出台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中,不少都是增加收入的措施,如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等等。
个人收入增加了,再加上投资力度加大,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有了信心,同时货币政策适当宽松,这些累加效应一定会让市场信心快速恢复。
“但是,中央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也应该平衡其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不能走偏。应该保持中国经济未来长期的可持续性发展。”张立群分析认为,扩大投资的同时也要把效益放在首位,把扩大投资和扩大消费、改善民生结合起来。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白重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央政策应该考虑加强基层服务机构的建设,比如改善农村医疗保险,解决农村“因病致贫”的问题,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困难,打消很多人不敢消费的顾虑。
同时,还应该扩大中央刺激经济十项措施的受惠面,这样对拉动消费需求会比较有利。“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保证收入分配的公平,如果把投资过多地投入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状态会恶化,仅依靠少数人的消费很难拉动内需。”白重恩认为,拉动内需是要让群体更大的中低收入者进入消费市场。
“当然,任何政策都有时间差,立竿见影显然不现实,因此还要继续观察。”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国务院4万亿元投资计划、十措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到底是适度还是不够,还要再看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