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礁石炸完 重庆首条“水上高速公路”诞生
华龙网—重庆晨报
爆破专家讲长江炸礁故事,他们曾捞起23个清朝熬盐用的石茶盘
华龙网讯 最近几天,库区蓄水使江面上涨。昨天下午,记者看到重庆市渝中区滨江公园的河边梯坎已淹没大半,曾经的龙碛子(从储奇门下河公路延伸到江心、和珊瑚坝连成片的坝子)已被江水淹没。
炸礁有多难?昨天,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工程一处处长、水下爆破专家李红勇讲述了炸礁中的故事。
钢缆被强水流拉断
从涪陵至铜锣峡的90公里长江,再上溯32公里到九龙坡娄溪沟,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分两期,110多万立方米的礁石被清除。
要将炸药放进水下礁石的钻孔中,并保证不被冲走、有效起爆,一直是个难题。重庆的航道整治工人却攻克了这一难题。李红勇说,用GPS找到礁石位置后,钻爆船先开到礁石上方,用3根碗口粗的钢缆固定在岸上。两个像钻井的钻塔从船上伸出,直朝着水底钻去,朝礁石猛钻,埋雷管、填炸药、用碎石等堵塞物压紧,“就像包粽子,塞完糯米后,要用筷子戳紧。”
龙碛子让李红勇及工人们吃了不少苦头。“龙碛子水流是主城中最急的,钻爆船很难固定住。”他说,一次工人们刚把船固定牢,突然钢缆被急流扯得吱吱响,“咚”的一声断了。在剧烈摇晃中,工人们冒着危险重新系上缆绳,开始操作。
曾挖到稀奇“宝贝”
在长江里挖来挖去,免不了挖到稀罕东西。一次,在朱沱炸礁时,挖泥船捞起来23个石头“茶盘”,这些青灰色“茶盘”就像盖碗茶的盖子,直径2米多,晚上用电筒照还发光,盘边一遇空气就生了一圈锈,大家估计是石头中有废铁渣。
不久,在得知这些“茶盘”有研究价值后,大家将“石头”送给了前来勘察的文物专家。据了解,这些“茶盘”每个重500多公斤,船工们讲,它们是清朝时期居民熬盐巴用的,用完了就扔在了江中。
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一处邹书记说,他们还经常挖出埋在江底的阴沉木,“这些亿年前的‘树化石’属于国家,每次都通知博物馆或文物所来抬走了。”
700米长坝全部被淹
储奇门“坝坝鱼”鱼庄的陈老板长年在江边卖烧烤鱼。他说,目前只有珊瑚坝一小块尚在水面上,其尾部的700多米长、最宽处50米宽的龙碛子再也没露出水面。
从今年起,陈师傅一边打鱼,一边看龙碛子一点点减少。他说,以前经常看到货船在龙碛子被挂住,“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搁浅了。”
据悉,铜锣峡到娄溪沟的主城作业段用了290吨炸药和数万发雷管,由于使用低威力、低爆速的炸药,大大减少冲击波,因此周围桥梁、建筑物、趸船丝毫未受影响。
重庆海事局称,川江礁石炸完后,重庆第一条“水上高速公路”彻底诞生,将大力提高重庆长江段的通航能力,万吨级船队可直达主城港区,大大降低物流成本。
新闻背景
重庆炸礁进程
2005年11月—2006年9月 涪陵—铜锣峡90公里航道内的剪刀梁、青岩子、中堆、黄草峡、王家滩、黄果梁、驴子梁(又叫炉子梁)、断头梁、搬针梁、大箭梁、马铃子、明月峡、水葬、野土地等大小30多处碍航礁石,炸除了85余万立方米的碍航礁石。
2008年3月—8月,铜锣峡—娄溪沟30多公里航道,8处主要碍航礁石:商王石、大磨石、小磨石、搬针背、鸡公嘴、猪脑滩、门闩子、龙碛子等。其中商王石工程量最大,约12万立方米。
记者 封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