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于23日上午公布了最新抽检结果,市场销售新生产的主要品种液态奶和奶粉、乳粉均符合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在经过了国家十几次的检验后,伊利、光明等曾一度登上三鹿事件黑名单的中国乳企全部合格。
动荡中的嘉奖品质可信的中国乳企
著名金融家郎咸平把当下的美国次贷危机比喻为三聚氰胺效应,并指出,欧美各国次贷危机之所以影响大,最主要是各国陷入信心危机。反之,目前中国乳企也正在经受着消费者对其的信心危机。
在一份对关注三鹿事件的网民调查中显示,在参与调查的网民中,76.54%的网民选择了购买伊利、光明等这些全国性大品牌。在三聚氰胺“脓包”被挤破前,消费者非常相信他们。而在三鹿事件后,在此调查中题为“某名牌牛奶被查出含三聚氰胺,其旗下另一批次没查出有问题的牛奶做特价销售,你会买吗?”的结果会让每个乳企都心有余悸: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消费者选择了购买。
病去如抽丝,消费信心的复苏,还需要时间来休养。而倾巢而陷的中国乳业,需要集体力量的救赎。
据了解,伊利在三鹿事件后,全面开展了“放心奶工程”。对原料奶、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各类产品的检测项目累计达899项。大大超出了国家标准。又投巨资采购专项的检测设备,全面加强原料奶的收购检测、入厂检测以及生产环节检测和产品出厂检测,同时对出厂产品还要经国家权威部门进行复检,确保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产品是100%安全、健康、放心的产品。
而在以史无前例的标准严格检测产品的同时,伊利集团联合全国数十家媒体共同举办了一场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全面展开的“放心奶•大行动”活动。包括各相关部门领导、质检专家、中外媒体、消费者在内的近万人共同走进伊利工厂,亲眼见证了伊利“放心奶”的出产全过程。据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介绍:“放心奶工程”是伊利用行动向社会证明:伊利集团已进一步完善质量检测、监督体系,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真正安全、放心的乳制品。“放心奶工程”也将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企业今后的所有努力也都将围绕“放心”二字展开。
而这仅仅是各地乳企通过控制奶源、保障运输、严检生产等方式与“三聚氰胺”进行“生死斗”的缩影而已——中国乳企重拾消费者信任的渴求与诚意由此可见一斑。
三鹿事件以来,国家各级部门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进行了十几次的产品质量抽查。并将9月14前生产的无论国外品牌还是国内品牌的奶制品统统进行重检,重检合格后,贴上统一绿色标签再次上架。这一系列补牢之举,虽然未能带来整个乳品行业的重生,但却成为了摇曳中的中国乳企新生的信号。三鹿事件爆发一个月后,超市等终端奶制品的货架上,已经没有了空荡荡的现象,消费者也越来越“敢买”奶制品了。
来自商务部的权威监测数据显示,国产奶产品的销售情况已经大幅度恢复。截至9月30日,国产婴幼儿奶粉销量已经恢复到了正常水平的80%左右,液态奶销量恢复到了正常水平的75%左右。而据黑龙江省奶业协会掌握的情况,伊利、飞鹤等企业正处在恢复性销售阶段,加工能力已恢复到近90%,销售量也大幅度回升,已经恢复到80%以上。这组数字说明,三鹿事件后,消费者正在恢复对国产合格奶的消费信心。
据悉,来华参加食品科技大会的美国食品科技学会前主席、Tragon公司总裁Herbert博士在开幕式后特地赶到了伊利位于呼和浩特的工厂参观。Herbert博士详细地参观了从原奶收购、入厂生产、过程检测直至成品出厂的每一个环节和流程,伊利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现代化的生产线,使Herbert博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频频发问,在全盘了解后,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想,中国的乳品企业有能力生产真正安全的牛奶,他们对整个产业链和整个生态的关注让我觉得:中国乳业完全可以越做越好。”
得到了信号的中国乳企也在从自身对品质更高、更安全的追求中获得更多重振行业的希望。
如果说在中国乳业史上第一次成功破解了困扰亚洲人“乳糖不耐症”的伊利舒化奶在世界食品科技大会上的获奖给了伊利一个荣誉,那么,伊利执行总裁张剑秋的话则更能说明本次嘉奖的意义:“这种世界性的认可,会激励包括伊利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乳企去垢革新。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中国乳企是可信赖的。”
荣誉的起点中国乳企从源头新生
销售数据在恢复,市场在回暖,但是无论数据如何上涨,毕竟还是恢复,而不是纯增长。黑龙江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吴和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三鹿事件对原料奶、乳品消费两个市场冲击最大。通过政府部门的一系列对策措施,消费市场正在以较快的速度恢复,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培育。中国乳业如何冲出三鹿事件的阴霾,否极泰来?
从三鹿事件风波乍起到升温漫延,再到现在的渐趋平静,问题的源头逐渐从奶源的管理引申到中国乳业过去不科学的增长方式。平衡整个产业链条,加强奶源建设等已经成为乳企势在必行的工作。山东省畜牧行业协会奶牛分会会长王桂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三鹿事件为奶牛饲养由散养向规模化养殖场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这看似简单明了的模式预向,却也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最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是乳企加大自身奶厂建设的力度,更多地控制奶源,但从目前的企业规模和行业发展规律来看,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将所有的奶源都自己管起来,显然还是个天方夜谭。
幸好,解决这一难题并非没有先例。纵观国际,美国有一种良好的乳业生产方式叫“奶农联合体”。这种模式的最大意义就是将奶农吸纳到企业中成为企业的股东,统一奶农和企业的利益。奶农的利益从市场层面上得到了保证,也就从源头上避免了乳品的安全隐患。而在中国,这种模式也已经由伊利首创,并在草原上逐渐生根。只不过,它有一个更中国化的名字叫“奶牛合作社”。
“作为中国乳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伊利集团一直在致力于打造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奶源基地。”伊利执行总裁张剑秋在接受央视采访这样解释创建“奶牛合作社”的初衷。
无论是西学东用还是东学西用,这种先进奶源建设模式的关键在于统一了奶农和企业的利益,保障了原奶安全和奶农收益,达成由奶牛养殖户和奶站经营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当奶农的利益与企业的效益完全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时候,那些不法的农户和奶站也就永远失去了弄虚作假的动机。
有行业专家这样评价“奶牛合作社”:这种(“奶牛合作社”)模式可能是从源头改变中国乳业产销倒挂现状最恰当的生产模式。“奶牛合作社”有望成为既便于企业监控奶源质量,能有效保证高品质原奶稳定供应,又合理配置了生产资料,让政府、企业和奶农多方取得最佳共赢的“理想国”。而这种“安全的理想”也已经在这次风波中得到了验证。据介绍,“奶牛合作社”做的最好的是内蒙古土左旗和黑龙江杜尔伯特两个地区。因为所有环节都在企业的严格监控之下,这两个牧场供应生产的所有产品都没有查出三聚氰胺。伊利的所有婴幼儿奶粉因此逃过一劫,在风暴中始终安全无虞。
无论这种“奶牛合作社”模式是否会使中国乳业否及泰来,但它无疑是当下最适当的选择。正在走出三鹿事件阴霾的中国乳企整装待发地等待着未来的挑战。“今后伊利集团将会继续加快和推进企业自建牧场、合作牧场、大型的牧场园区以及奶牛合作社等基地建设模式,推动伊利奶源基地建设的全面升级,从源头保证最安全、最放心的原奶供应。在企业拥有一流的乳制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打造与之相匹配的一流的奶源基地,为消费者生产和提供一流品质的乳制品。”
中国乳企代表向世界表了态,剩下的问题,只是时间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