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经看清我的模样/随便你怎么想/有血也有肉/有刀也有枪/有血也有肉/就是我的好模样……”这是臧天朔的一首老歌《我就是这个模样》,虽不如那首粗犷高亢的《朋友》脍炙人口,却也是歌手本人的心爱之作,不仅收入其十年精选辑,而且名列第一。
“有血有肉,有刀有枪。”当这一幕被目击者称为“比电影还壮观”的“聚众斗殴”暴露在日光下后,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个曾经一脸真诚的歌手:你,就是这个模样?
接二连三的明星犯罪 接二连三的丑闻,愈演愈烈的犯罪,使得演艺圈在公众心中的地位直线下降。早些年频频曝光的内地明星“逃税案”、“遇刺案”、“猥亵案”,香港的“艳照门”事件,今年的“张元吸毒案”、“童孔杀人案”,以及在网络上大肆传播的“小道内幕”,每一次消息爆出,都使得公众对演艺界的某些状况更加失望。
如今,臧天朔已被拘捕候审,无论结果如何,他本人与“黑社会”势力团伙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已无疑义。然而,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公众舆论似乎已经安然接受了臧天朔的“涉黑”事实。数天来,无论演艺界的同行,还是文艺组织,或是观众,都没有对一个歌手的“执掌势力团伙”表现出意外或质疑。记者随机采访的肖姓观众就表示:“他既是歌手,又做生意,接触的人三教九流都有,闹出这样的事情来,很正常。”
公众对演艺界人士这种奇特的“宽容”,这与其说是“事不关己”的漠然,不如说是“见怪不怪”的麻木,演艺界应该对此引起反思。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告诉记者,西方社会里,演艺明星也没有“乱到这个地步”:明星一旦爆出违背了公序良俗的丑闻,一方面人气下降,收入锐减,一方面会受到演艺行业公会内的批评,使其意识到自身行为对全行业声誉的负面影响,“知耻”而悔改。
消解是非评判的“行为艺术” “媒体怎么不报被打死的人情况?他们也是很惨的,肯定比这个歌星惨!”昨日,当一篇《臧天朔案明年2月开庭狱中托朋友照顾妻儿》的最新报道出来后,一位北京网友在文章后面跟帖留言,表达了对舆论“一边倒”的不满。
事实上,明星出事,往往在媒体的跟风猎奇下变成一场消解了道德评判的“行为艺术”。批评底线的不断后退,营造了看上去轰轰烈烈、实际无涉价值取向的舆论“真空”。顾晓鸣对记者列举:某明星有了私生子,媒体对其“家务事”津津乐道,对其生活如此不检点视若无睹;某导演曾犯经济罪,媒体却宣扬其或将再次执导“春晚”;某男星的“亲密照”流传出来后经媒体哄炒,身价节节攀高,几欲高调“复出”。
在臧天朔事件中,也明显地表现出了这种颠覆是非曲直的“仗义执言”。比如,一名为“张怀旧”的网络作家发文回忆了与“臧老师”的交往点滴,表示就算是“涉黑”也要“力挺”:“人在江湖飘,没有不挨刀。艺术家也好,黑帮老大也好,那些都是别人冠以的名号,艺术家也有七情六欲,黑帮之中也有无数正直的人……”这种“理解之同情”,使顾晓鸣感到愤怒:“批评的缺位,等于有意无意地纵容了明星的反社会行为,放任他们越走越远,直到触犯法律,关进铁窗,还要帮腔!”
“信誉破产”的危机 目前演艺界某些地方几乎是“真空地带”,职业“自由”,来往“自由”,生活方式似乎也非常“自由”。讽刺的是,在可以查到的两次演艺人表现自我责任的公共集会上,臧天朔都高调参与。2005年,中国内地演艺界人士呼吁成立演艺人公会,据当时报道,臧天朔支持“演艺公会”的理由是:“遇到利益受侵害的事件,一个人起诉的话会占用太多精力。如果有演员公会,可以为艺人们请一个强大的律师团。”2007年7月18日,中国演艺名人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组委会在中国艺术家社会责任座谈会上,发布了《中国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在“自律宣言”上,臧天朔也“认真阅读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事到如今,“一纸空文”的“自律”却已被戳破,某些演艺人们的信誉濒临破产。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利益团伙的暴力化倾向明显,一些低俗化倾向也日益严重,这使本来就松散的演艺圈更加复杂,如果不引起重视,真有一个"大染缸"形成,便会有更多的人身涉其中,积重难返。”顾晓鸣说,有太多的前车之鉴,如果这种情形不改变、不引起警惕,将预示着更大的危机。
本报记者 吴越 (来源:文汇报)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