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3点,宁宿徐高速公路上突然出现团雾,以致泗洪县境内连续发生7起车祸,造成6人死亡、7人受伤。
这已是我省本月以来第二次被报道的团雾。11月4日早晨,我市曾出现过一次团雾天气,导致沪宁高速公路封路8小时。
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尹东屏说,从气象部门的观测仪器上,并没有发现昨天的团雾。因为团雾总是发生在小范围地区,有时半径不到100米。而目前南京城区的气象观测站有26个,郊区为每个区县1个。以目前气象观测网的密度来看,肯定无法捕捉到所有的团雾。
“但最近的天气状况确实容易产生团雾。”尹东屏说,在天晴、风小的夜晚,水汽容易凝结成雾,即便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雾气,但靠近水域处水汽旺盛,就容易在小范围地区形成一团团的雾气。就我市附近而言,石臼湖、巢湖、骆马湖等周边地区,最容易出现团雾。
专家介绍,团雾是空气中水汽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就像一朵云彩一样,团雾外视线良好,团雾里朦朦胧胧,能见度非常低。团雾“体形”不会很大,有时还会跑,不宜散开,是恶劣天气里最容易引发事故的祸首,素有高速公路“第一杀手”之称。
气象专家认为,最近几天我市仍以晴天为主,明天晚上北方有股冷空气南下,将给我市带来大量水汽,出现雾或团雾的可能性更大。最近市民早晨上班途中需小心慢行,尤其是需要途经上述几处水域时,要放慢速度提防团雾。
沪宁高速“布网”捉团雾
据气象部门统计,高速公路上的交通死亡事故,20%是由“气象杀手”引起的。而浓雾天气,“打败”了暴雨、积雪、高温、横风,成为高速公路“五大杀手”之首。在浓雾天气里,最难捉摸和预报的,就是团雾。
从2006年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在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沿途布置了101个摄像头和26个“高速公路自动气象观测站”,从南京的马群到苏州的花桥之间,每隔1分钟就将“能见度、温度、湿度、气压、雨量、风速、风向”7个指标记录下来,传回专家办公室内。
凭借这张“观测网”,2年来,气象专家和沪宁高速公路上的大雾进行了一场“较量”。大量精确的观测数据,让专家们渐渐摸透这个“气象杀手”的脾气。
专家介绍,大雾不仅突发性特别强,而且有的雾“脾气”还特别古怪。有的雾形成后,短短十几分钟,能见度就从几千米“暴跌”至几十米,严重影响交通。还有的雾气是一团一团的,体形极小,撞进高速公路后,还会随风向移动,甚至跟着车跑。
但其实浓雾发生之前是有征兆的,比如风速减小、能见度大幅度波动。根据这些特征和精确的观测数据,浓雾甚至团雾都可以预报。当沪宁高速公路上首次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时,能见度处于波动期,研究所会做出能见度是否会继续下降的判断。在浓雾发生前,提前半小时至1小时发布低能见度浓雾临近预报。交管部门将据此做出限速规定,如果能见度进一步下降到50米,就有可能封路。
遇到这些雾怎么办
团雾:如车已上高速,团雾突然来临,驾驶员要根据情况合理控制车辆。在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100米时,应开启防雾灯和防眩目近光灯、示廓灯和前后位灯,时速不要超过60公里,与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行车距离;能见度小于100米时,开启以上灯光外,时速要低于40公里,与前车尽量拉大距离;能见度小于50米时,时速要低于20公里,最好将车开到就近的服务区或停车场暂避,或者就近下高速。
初雾:此时的雾刚开始生成,很容易麻痹司机,应注意适当拉开车距。
阵雾:在一段道路上浓雾弥漫,但紧接着的另一段道路上雾却较淡,甚至没有雾,并且往往过渡距离非常短,浓淡界限分明。在这种雾里行车,司机如同走进了明暗相间的迷宫,很容易产生疲劳感,还会对雾的浓淡判断产生错觉,往往会不恰当地提高车速。遇到这种雾应注意限速。
末雾:就是开始散去的雾。此时能见度逐渐提高,饱受浓雾之苦的司机往往会放松警惕,开始加速行驶。由于雾水与路面上沉积的油泥使轮胎与路面附着力减小,车轮易打滑,因此不应立即提速。
天气预报
今天多云到阴,偏南风3—4级,最低温度9℃,最高温度18℃
明天多云转阴,最低温度10℃,最高温度18—19℃
后天阴有时有小雨,最低温度10—11℃,最高温度14℃左右
本组撰稿 本报记者 顾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