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兰州市城关区政府的一项“万名干部扫大街”的行动可谓“吸人眼球”,引发了当地舆论的密切关注,10多天来,当地市民的反应经历了一个从质疑到认同,再到积极响应的“戏剧性”转变过程。
干部扫街引发一片质疑 10月23日,兰州市城关区政府抛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从10月27日开始所有机关干部每天都要上街扫一个半小时的马路,对于执行不到位的,将停职处罚。
城关区是省市两级政府所在地,也是一个地方性的经济文化中心,享有甘肃“首善之区”的美誉,但因辖区人口密集,街巷拥挤,环境卫生状况屡受诟病。
10月27日上午7点,在城关区的主要街道上,三三两两的机关干部们手拿扫帚、簸箕上街加入城管执法和环卫人员的行列,清扫城市,治理环境。据统计,当天参加义务扫街的机关干部达1万多名,其中不仅有当地党政主要领导,也有普通的机关干部和工勤人员。
有关督促干部扫街的规定更是非常严厉:城区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重点路段,被分成“领导包街道、部门包路、干部包巷、街道包社区”的包干区域,并在主要街道竖立领导、单位包干的牌匾,接受市民监督。哪个领导负责的街道没清理干净就问责哪个领导,哪个部门包干区域清除不了脏乱差,就要问责哪个部门。
一时间,“万名干部扫大街”引起了市民关注,但理解者少,质疑者多。一些市民认为,让干部们做做样子容易,要让干部们扫出一个清洁城市来很难。网络上的批评更是尖锐,甚至有人认为,此举纯属“作秀”和“炒作”。
效果初显获得民意理解 据了解,“万名干部扫大街”只是城关区集中整治环境脏乱差工程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该区对辖区内店外店、乱摆摊设点、马路市场展开了全面“围剿”。
一天、两天,那些扫街的干部们劳动起来也越来越自然,从最初上街拿着扫帚就不舒服,变成如今扑下身子细心打理自己的责任区。记者在酒泉路上看到,一些干部自制了垃圾袋、垃圾镊,捡拾过往人流遗弃下的烟头、废纸。
在清晨的上班前,在中午的休息时间,市民们总会看到那些还来不及换下正装的机关干部们在街头忙碌。
昔日脏乱差的环境也开始发生变化。城关区的皋兰路,位于城区中轴位置,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过去早上有早市,晚上有夜市,拥挤的摊点,随意丢弃的垃圾,曾是这里特有的景观。城管一来,摊点一哄而散,留下一地垃圾无人过问。现在,周边社区和城关机关的干部们,当起了义务整治员和保洁员,街道的环境焕然一新。
“干部扫街,没有做样子,而是扫出了一片清洁。”市民开始用理解和赞赏的眼光,关注扫街的干部和日渐变得整洁的城区。城关区的目标是:“年底前,还市民一个清洁的城市,探索出城市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
“万名志愿者”助阵干部扫街 城关区区长俞成辉这样解释干部扫街的动因:“我们曾按标准配足了环卫人员,花了不少钱购买清扫设备,甚至花上千万元建起了先进的数字化城市网格管理系统,但因为一些市民维护城市卫生意识不足,效果并不明显。发动机关干部扫地,一方面是协同环卫工人来一次大扫除,让市民自觉不乱扔纸屑乱吐痰,为先进设备更好地运转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是唤醒干部自身维护公共卫生的意识,并劝导、带动更多的人。”
为了唤起全体市民的公共卫生意识,城关区在干部扫街后发出了招募环境卫生志愿者的倡议。几天时间,就有上万名市民积极响应。
11月3日上午,城关区1500多名来自文化社团的环境卫生志愿者,代表近万名群众文化工作者在东方红广场举行了群众文化队伍卫生志愿者誓师大会。城关区政府向28支群众文化队伍代表授予了“卫生文明志愿者”旗帜。
目前,这些“卫生文明志愿者”正活跃在城关区的街头巷尾,与环卫工人一起,成为干部扫街后的又一支“环卫大军”。与此同时,他们还作为监督员和宣传员,在城市的闹市街头对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写乱画、损害树木绿地等不良习惯和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曲艺等形式,传播文明意识、卫生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质疑到积极响应,从过去的脏乱差到现在环境面貌悄然改变,干部扫街引发的“戏剧性变化”正在扮靓一个新兰州。(康劲)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