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今年年初,一份由110名人大代表共同提出的《优化创业环境,大力推动全民创业》的议案成为武汉市“两会”的“1号议案”。“全民创业”在这个城市成为最响亮的口号。
“要使处于创业黄金期的广大青年成为武汉市创建"全民创业之城"最有生气的力量。
”在团武汉市委书记胡亚波看来,“一个城市的青年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反映着一个城市青年的精神面貌,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未来竞争力。为青年创业服务,是团组织大有作为的领域。”如何使针对青年创业的服务落到实处,成为武汉团组织探索的新课题。
今年以来,武汉市共青团组织着力打造由导航、培训、项目、资金、孵化器和创业园区等7个环节组成的青年创业服务链,努力实现各环节服务的无缝对接,在当前国际金融“海啸”的复杂背景下,坚定了青年创业的信心。
创业挑战赛汇聚奇思妙想 武汉地区有100多万名大学生,如何开发蕴藏在大学生中的巨大创业潜能、释放他们的聪明才智,成为团组织的首选课题。
今年3月起,团武汉市委发起武汉市首届大学生科技创业挑战赛,并设立百万巨奖。“这是一场实战意义的大学生创业PK”——专家评审团面试、复赛队伍注册公司、户外商业实战演练、电视台现场直播决赛面向千万市民。
挑战赛的消息一发布,申请书便雪片般飞来。由上千名大学生组成的166支代表队踊跃参与,参赛项目涵盖了创意设计、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等领域,大学生的奇思妙想提升了创业层次,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创业力量。
华中农业大学大四学生李志利,至今记得他和创业团队的队友今年暑假登上领奖台时的情景。从166个参赛团队脱颖而出,手捧30万元科技创业金奖,队员们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李志利团队的参赛项目是“一种猪用伪狂犬疫苗的推广”,其技术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历时7年的研究成果,创业团队的任务就是推广这个打破国际技术封锁的猪用疫苗。
沉甸甸的项目计划书是大学生们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从去年暑期起,队长李志利和9名队友就开始在武汉市郊的40多个猪场进行市场调查。猪场离学校很远,而每个猪场之间的距离也不近,一连40多天,10个人冒着酷暑,骑着自行车穿行于市郊的不同角落。
李志利印象最深的是,几个人一天之内历经了“水深火热”的考验。那天,他和几名队员早上7时就从学校出发,赶往江夏区的几家猪场。
天气非常炎热,路面温度高达45℃,“出门时我们都吃了藿香正气丸,没想到还是有一个队员在半路上吐了。”
李志利记得,有一次晚上9时多,返校途中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几个人都被淋成了落汤鸡。但第二天一大早,这群“80后”又骑着自行车精神抖擞地出发了。
“平民创业计划”圆普通人创业梦想 甘丰邻,四川广安人,高中毕业后南下打工,希望为家庭承担一点儿应尽的责任。
“我不愿意打一辈子工,总希望能有自己的一份事业。”为了这个目标,他不停地跑不同的城市——重庆、长沙、武汉……每换一座城市,他就感觉距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2006年来武汉后,他开始摆地摊卖日用品。由于有头脑,他总能找到市场卖点,不久,他的玩具柜台搬进了超市。一年下来,他的玩具柜台盈利5万元。
正当他满心欢喜准备大干一场时,国家下发文件要求玩具经营企业必须具备3C认证资格。而为他供货的很多企业一时无法提供,他只得离开超市。
今年3月,得知团武汉市委的“平民创业计划”征集项目,甘丰邻又看到了希望:“我有激情,又能吃苦,而且还有经营玩具的经验,只要有一笔启动资金,自己的玩具商店一定能重新开起来。”
甘丰邻从“平民创业”数百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获得3万元创业资助。
而今,这个从摆地摊开始的外地人已经在武汉玩具市场站住了脚,还把远在千里外的父母妻儿接到了身边。
不分地域,没有身份限制,零门槛式的平民创业行动让许多江城青年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艳阳天商贸公司出资100万元建立“艳阳天——武汉青年创业金”,目前已分3批发放资金40余万元。
“我们可以是普通人,但不能没有梦想!”34岁的黄银华身残志坚,希望通过开展社区图书室这个项目,改变自己的生活。今年4月,她获得团市委5万元创业金资助,街道也支持黄银华在两个社区开展连锁经营,目前书屋正向全市铺开。而黄银华也没有忘记及时回馈社会,她挤出时间办起了残疾人创业管理培训班。
“企业诊断室”为创业者“把脉助航” “我去年开了一个咖啡厅,投入8万多元,现在快半年了,还在亏本。”今年3月的一天,下岗职工杨秋华一大早就来到团武汉市委刚刚开设的“企业诊断室”,向中百超市副总经理王辉光请教。
王辉光仔细询问了咖啡厅店址后分析道,咖啡厅在香港路附近的一条侧路上,缺少客源。“当前最重要的是扩大影响,增加客源。可以先通过社区、街道宣传,让大家都知道你这个咖啡厅。”王辉光说,创业者确定下创业项目后,选址一定要慎重。
武汉青年刘文斌刚刚开始做环保酒精,自产自销,让他一直困惑的是,大量招人跑市场和加盟招商,哪种营销模式更好?效率更高?
武商量贩老总王斌给出建议:未来市场将越来越专业化,专业人做专业事。
而今,刘文斌的企业发展已初见成效,不断有人加盟进行区域代理,企业开始向武汉周边进军,未来将辐射全省。
这个定期开设的“企业诊断室”,邀请艳阳天、龙发钢铁、武商量贩等知名企业老板到中心“坐诊”,为创业青年提供创业咨询、案例分析等服务,累计已为200余名创业者提供服务。
“企业诊断室”只是武汉共青团服务青年创业的新举措之一。据调查显示,一些人有钱苦于无项目,团组织就采取社会征集、个人提供、创业中心开发设计三个渠道,收集适合青年创业的各类项目500多个,通过小本项目推介会全面推介。缺经验也是初始创业者的一大掣肘因素,团组织对此设计了创业导师制度,发动青年企业家协会的200多位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通过导师带徒方式为初始创业者提供帮助。
据团武汉市委副书记沈涛介绍,团市委还成立了青年创业培训中心、组建了创业俱乐部、开展创业培训、举办青年创业大课堂、开展企业家与创业者面对面等活动。这些项目、活动看起来都相对独立,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环环相扣、完整的服务青年创业的链条。
本报武汉11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