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伊顿公学校园
2、穿礼服的伊顿学生
英国伊顿公学造就18位首相
一个戴黑框眼镜、穿黑色披风的小男孩,骑着一把扫帚,在好似古堡的魔法学校里到处乱飞,这恐怕是曾风靡全球的电影《哈利·波特》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其实,《哈利·波特》剧本的翻译和它的拍摄过程,都或多或少地同一座古老的英国贵族学校联系在一起,它就是著名的伊顿公学,一个充满着故事、代表着英国最具特色的绅士文化、传说中拥有“魔力”的地方。
伦敦以西20多英里外的温莎小镇,绿草如茵,景色宜人,更因为有女王钟爱的温莎堡,每年游客络绎不绝。然而,精通英国风情的游客决不会就此止步,因为距女王“夏宫”数百米之遥,即是闻名遐迩的精英摇篮———伊顿公学。
伊顿名为“公学”,实为私立中学,是众多英国父母及其子女向往却又“高攀不起”的贵族学校。成立之初,它就与英皇室结下了不解之缘:1440年,国王亨利六世钦命建立了“温莎伊顿夫人国王学院”。之后,学校更不断得到皇室的眷顾;19世纪后,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伊顿成为贵族社会与上层精英的子弟学校,曾先后造就了18位首相,被称为英国最有“魔力”的地方。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伊顿的大名也把记者吸引到了这里,放眼望去,却禁不住有些怅然若失。与想象中的皇家气派完全不同,眼前的伊顿不仅校门破旧,饱经岁月、虫蚁摧残,而且整个校舍也显得老气横秋,更有一些建筑外墙留有严重工业污染的痕迹,如果不是主楼那宏伟的城堡式建筑,还真以为走错了地方。
不过,就像经历了岁月的老照片,一些东西的特色恰恰来自它的陈旧、保守,甚至固步自封。即使在英国———这个好像已被世人确认为守旧的地方,伊顿也绝对是个“冥顽不化”的另类。在今天,恐怕只有伊顿仍保留着只收男生的传统,他们的学生人数永远“奇怪地”固定在1480名,年龄一律要求在13岁到18岁之间。当然,他们的学生中不乏名人,比如查尔斯王储的小儿子哈里王子、英国保守党领袖史密斯的儿子等等;伊顿毕业生的前途也是一片光明,毕业后,半数以上的学生会考入牛津或剑桥这样的名校深造。
1
2
在古老而空旷的校园散步,亲眼目睹,甚至抚摩了刻在课桌、窗户上的一个个伊顿名人的名字,记者忽然有了一种沾染“贵气”的感觉。来这里上学真的很贵,学费高达一年1万多英镑。即便如此,想踏入这里的门槛,还必须经过繁琐得近乎严苛的程序,因为如果父母们有志将小孩送来上学,就必须在孩子一出生或至少在11岁半之前到学校登记。待11岁半后,学校会通知申请者参加60分钟的面试和包括英语、法语、地理、历史、拉丁文、数学以及宗教学等科目在内的笔试。
当然了,入校以后,你在伊顿接受的教育绝对是一流的。在这里你不但可以“享受”正宗的英国皇家教育,还有机会在课外投身到英国人热中的制造绅士的活动中。在伊顿,学生必须参加包括马球、赛艇、击剑、柔道在内的30多种贵族运动,还要接受严格的音乐教育。这里开设了10多种乐器课,并重金礼聘名师任教。曾访问过中国、享誉世界的伊顿男童合唱团,其指导老师均来自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其录音棚的精良设备更是可与知名唱片公司媲美。
望着校园里偶尔走过的穿着礼服的少年,再向校方打听,才知道传闻中在伊顿上课至今仍要穿燕尾服的说法是真的。学校方面的人介绍说,为了保持良好的传统,在伊顿,对学生的衣着有着详细的规定。学生必须穿黑色燕尾服配白色衬衣、黑色长裤及黑色英式传统皮鞋上课。他还向记者展示了一张令人多少有些“触目惊心”的伊顿学生必备服饰清单,表中按校服、正式服装、地方外出装、体育与网球装、娱乐装、内衣、板球装以及个人用品等分类,每类均对件数和颜色有着详细的规定。仅个人用品,就包括2套睡衣、1件浴衣、1双拖鞋及4条浴巾等十几项内容。所有衣服还要求必须印上学生的名字、清洗号。
可能绅士们正是在忍耐、约束,甚至折磨中造就的吧,如果说美国式教育以老师上课把脚跷在桌子上、学生可以随便吃东西出名,那么伊顿所代表的英式传统,则是以它出奇的严格确立风范。几乎不可想象,在伊顿,每个学生都配有私人导师,导师同学生每周见一次面,了解其学习、生活、起居等情况。伊顿每幢学生宿舍楼都有一位楼长,负责处理学生从生活到学习的一切问题。学生如果犯了错,也由楼长决定如何处罚。伊顿曾有过体罚制度,据说现在还有所保留,也据说,19世纪有位校长虽已是60岁高龄,每日还能鞭打80多个学生。
伊顿的学生们虽然衣食无忧,但作息时间却极其严格。他们每天早上必须7时30分起床,参加祷告仪式,然后一直上课到午后1时45分,下午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晚上9时30分准时熄灯就寝。这样刻板而一成不变的时间表,常常令伊顿的老师们都感叹生活太紧张,简直不是人过的。
漫步校园,记者不断发现东张西望的同行,他们和记者一样,是抱着对伊顿的好奇而来。伊顿没有让大家失望,的确是奇得实至名归,简直是英国绅士文化的一个活标本,所以其意义也就超越了一个学校,变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当然,这道景观的一成不变即使在英国国内也是受到非议的。
更多精彩 请点击环球网
2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