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晓)天气渐凉,灾区百姓住房、就业有没有着落?记者日前从省发改委对口援建办获悉,18个对口援建省(市)全面启动了劳动就业援助、农村住房重建等工作,积极开展后续援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18个援建省(市)张开双臂,为灾区学子就学、老百姓就业提供贴心帮助。
山东省接纳3404名中小学生到山东就读,发送就业信息3.47万个,1023人到山东就业。广东省将汶川桑坪中学1539名师生整体迁至广东复课,向汶川县提供优质岗位5.9万个,已安排5740人到广东就业。浙江省通过“浙江-青川劳务信息平台”,提供就业岗位6400个,达成协议1334人,663人已赴浙就业。上海市组织招聘会,为灾区群众累计提供就业岗位6007个,安排1206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赴上海学习。福建省组织省内企业提供4万个工作岗位,签订就业协议4000多份,475名学子分赴福建省18所中职学校学习。安徽省77家企业在松潘现场招聘,在省内协调2.1万个就业岗位,签订就业协议252个,已有536人在皖就业。
各援建省(市)在前期重建规划援助的基础上,积极帮助灾区编制实施规划,提供建筑设计和技术服务;加快援建项目规划和前期准备;全面完成房屋安全鉴定和修复;妥善安置伤残人员、医疗救助;开展冬季送温暖活动。除了已经启动的援建项目,依据重建规划,各援建省(市)与各受援地充分协商,相继推出第二批乃至第三批援建项目,同步开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为年底启动或开工一大批援建项目创造条件。初步统计,已达成援建协议项目1152个。
广开门路,多方筹集援建资金。各援建省(市)除保障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外,还广泛发动社会各界资金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初步统计,已计划援建项目资金约270亿元,到位36.9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