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面对记者的镜头,他选择遮住自己的脸 |
| |
失业4个月“大方”透支交房租
曾从事编导工作 难忍地下室生活 经济来源早已断 却怕房东骂“小气”
“再回地下室会睡不着,而且这也是个面子问题……我怕房东说我小气,就从信用卡取钱交租。” ——张连祥
隔板房不好但总比地下室强
在北京这个人才济济的地方他用了两个月才找到工作,然后第一件事就是从地下室搬进隔板房,3个月后他却失业了。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FW):为什么非要来北京工作?
张连祥(以下简称张):我学的是电视编导,这方面北京最有发展潜力。
FW:一来就住到这里了吗?
张:不是,刚来时没钱,住的地下室,一个月300块。因为家里不支持我做这行,也不给我钱,全靠自己挣钱。
FW:什么时候搬过来的?
张:来京两个月后,找到第一份工作,开了2000块,马上就搬到这里。
FW:忍受不了地下室了?
张:是啊,我家是深圳的,在武汉读大学,从没有待过那样的地方。
FW:这儿比地下室好多了?
张:还不错,房租1200元有点贵,不过已经很满意了。以前在地下室,又潮又乱,房间的木板“墙”比这里还薄,厕所比这儿还拥挤。
FW:还挺知足?
张:(讪笑)我不知足,也想住好房子,目前这样的水平已经“超标”了。
FW:超标?
张:(摊开两手,耸了耸肩)因为我搬进来没多久又失业了,现在已没钱付房租。
FW:怎么这么快就失业?
张:电视编导工作都是一期一期的节目制作,节目制作完了,团队就解散了。
失业后死扛 刷卡透支付房租
张连祥说,他说话太直,在编导这个圈子里老得罪人,连着4个月找不到工作。而他更害怕的是,房东天天来催交房租。
FW:房东催你怎么办?几天催一次?
张:别提了,天天跟催命似的,我就躲,有时候敲门我装着不在家,实在躲不过去,就央求拖几天,催了两三次之后他就说“你们南方人怎么那么小气”,一下子就说中我的软肋,我就怕别人说小气,就只能刷信用卡透支。
FW:你是透支取现吗?
张:对,取现金后再给房东。
FW:透支取到钱心里有压力吗?
张:当然有啊,怕还不了,还有那么多利息。
FW:透支多少了?
张:4个月的房租,已经快超额度了,这个月再找不到工作,真没钱了。
FW:透支每月还得还款呢?
张:没钱还,所以恶性循环,估计下次就不能取了。
FW:为什么不愿搬回地下室住?
张:再回地下室会睡不着,而且……
FW:而且什么?
张:也是个面子问题,以前,我都不敢让朋友来我住的地方,后来搬家时,让朋友帮忙,他们进去一看都傻了。虽然隔板房也不是很好的住所,但起码还能招待个朋友。
FW:如果下个月还找不到工作呢?回地下室吗?
张:不回,再想办法。
FW:那被房东轰出去住哪儿?
张:车到山前必有路……(长时间地沉默)
找工作受阻 半夜唱歌来解压
在隔板房的走廊上,几乎每晚都能听到张连祥唱歌,他说K歌是他最大的爱好,压力太大了,他就唱出来强装开心,现在,他去不起KTV。
FW:没有工作,都做些什么?
张:就在家待着,上网、看电视、唱歌……白天整个大屋里都没人,寂寞得要命。
FW:我在这里采访的几天,天天半夜都能听到你唱歌。
张:是吗,不好意思,我实在是压力太大,就靠唱歌缓解缓解,以后会小声点唱。
不过,在这隔板房唱歌有好处,走廊很有回音效果(哈哈一笑),白天没人时,我都敞开门唱。
FW:怎么不继续找工作?
张:在找啊,不过不是我不喜欢,就是人家嫌弃我,我太小了,很多公司不太信任我,其实,我有很好的工作经验,以前在湖南卫视参与策划过《我是冠军》这样的大型节目。
FW:那这几天白天也没看你出门?
张:有面试时会出去,前天就去面试了两家公司。
FW:结果怎么样?
张:是拍摄农业方面的,我不太擅长,而且对方的条件太苛刻。
FW:就是觉得都是别人的问题,找不到工作有没有自己的问题?
张:我也在想自己的问题,我说话太直,看到别人不对的地方,就直截了当说出来,为此得罪不少人。
FW:想没想过为了交房租先凑合找个工作或者换个其他行当?
张:其他行当,我做不来。
自认不得志 梦想成为张艺谋
说起自己的梦想,张连祥凝望窗外,目光深远,他说,租得起房子,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FW:家人和朋友知道你在透支交房租吗?
张:朋友知道,家人不知道,我不会告诉他们,他们也不会给我钱。
FW:感觉你很不得志。
张:是,看看我现在吧,租个隔板房都难。我上次去以前的同事家,人家夫妻租了两居室,阳台摆着喜欢的花,很有家的感觉,我当时就自惭形秽了,就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有套房子。
FW:房子就是你的目标?
张:能租得起那样的房子起码代表成功了一部分,下一步就是拥有自己的房子,当然,这只是起点,每个编导最大的梦想都是独立指导影片,譬如,张艺谋,他也是从底层爬起来的。
FW:最大梦想就是想像张艺谋那样?觉得自己和他相比最缺什么?机会?
张:张艺谋摄影起家,当然想成为他那样,但缺少机会,也缺少实力。
春节不回家 坚持在京找机会
年根儿越来越近,张连祥还没找到工作,他打算直到春节都不回家了,他宁愿待在这个并不像家的地方。
FW:想回老家吗?
张:不回去了,春节都不回去。每次给家里打电话都说我混得很好,挣钱很多,如果我拿不出钱回去干吗,家里那么多表弟表妹。
FW:每次说自己挣多少、住在哪里?
张:我说能挣5000块,现在失业了,我也说了,但我还说又接了些零活,能养活自己。
FW:还觉得这里的机会多吗?还想扎根在北京吗?
张:我觉得北京潜力挺大的,想在北京,如果还给我机会的话。
FW:觉得现在这里像个家吗?
张:不像,我对家的定义:安静、温馨。隔板房里没有这些。我还希望有个厨房,(歪着脑袋,思考片刻)有足够的空间够招待朋友……(突然拍了下床铺)不说这个了,不现实,现在只要能找到工作,有钱交房租过春节,我就把这里当家了,(他哈哈一笑,感觉很乐观,又有些惆怅)。
文/记者陈昆摄/时会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