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节能减排时间过半,但任务尚未过半——
尽快确立节能减排的行业推进战略
白津夫
目前,距离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时间已经过半,但任务尚未完成过半。今年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关键一年,必须下大气力,推动节能减排有突破性进展,才能保证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实现。
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据全国能耗指标公报,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2.88%。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364.9万吨,同比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46.2万吨,同比下降1.9%。尽管节能减排总体形势向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高耗能产业投资仍较快增长。一季度几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同比增长22.3%,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75.1%,高于全部工业增幅48.37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额的比重比上年高0.3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3.1%,高于工业6.37个百分点,比重上升0.4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9.2%,高于工业22.47个百分点,比重上升0.4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37.2%,比重上升0.1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在继续上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单位GDP能耗降低幅度,说明非工业类行业节能尚未见效。
三是多数企业面临经营成本上升压力。今年以来,受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等综合因素影响,企业亏损有所增加。据统计,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917亿元,同比增长56.1%,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了近50个百分点。其中,一些重点行业亏损面也在扩大。如钢铁行业今年将有较多影响成本上升的新因素,包括铁矿石、煤、焦、电、运价格将进一步上涨,实行矿产资源费征收新办法,企业职工工资增长,人工成本上升,企业3项费用增加等。企业亏损增加对节能减排形成倒逼机制,但也弱化了企业对节能减排的投入能力。
行业节能减排对全局至关重要
对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来说,抓住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特别是抓住这些行业的大企业,就抓住了关键。为此,应确立节能减排的行业推进战略,充分发挥行业先进企业作用,带动全行业节能减排,以行业节能减排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
首先,要明确以行业为重点的节能减排思路。我国能源消耗和排放主要来自于工业领域,其中几大高耗能行业既是产能大户,也是耗能和排放大户,对于节能减排举足轻重。据国家统计局测算,火电、钢铁、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加工及炼焦等几大高耗能行业的增加值占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3%,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64%,能耗占全国工业能耗的70%左右。可见,行业节能减排对全局的影响至关重要。
其次,发挥行业先进企业的带头作用。从我国工业的整体状况来看,一是行业集中度比较低。以钢铁行业为例,目前产业集中度只有约30%,中小钢厂遍地开花,低水平重复建设比比皆是。二是企业落后产能占比重较高。高耗能行业多属于资源性产业,其中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比如炼铁、水泥、火电行业占行业比重较高。这些落后产能基本上达不到节能减排标准,面临大规模整改。应由行业先进企业进行全行业整合,着力提高产业集中度,用行业先进企业的标准提升全行业的节能减排水平。
第三,要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增强节能减排的带动力。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若干带头企业。但由于行业规模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不高,这些先进企业的带头作用还十分有限,由此也弱化了先进企业在节能减排上的带动力。为此,必须按照集聚优势原则,加快整合资源,促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加速兼并重组,引导要素资源向行业先进企业集中,支持和鼓励优势企业大力度进行并购重组,加快做大规模、做强优势。
第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通过行业协会支持和引导行业内的并购重组,加快培育行业先进企业,提高行业节能减排水平。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可资借鉴。日本节能降耗是从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推进的,行业协会在其中担当重要角色。行业协会通过行业标准和产业计划,推动行业节能降耗全面展开。而在企业层面,主要是通过挖潜和技术创新完成节能降耗目标。
发挥行业龙头的节能减排示范效应
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就企业节能减排而言,重点是大的,难点是小的。我国企业在数量上中小企业占绝对多数,这些中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对待这些企业,是现阶段节能减排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应从处理好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关系出发,以大企业为重点,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进而推动全社会的节能减排。
首先,要明确“以大带小”推进节能减排的工作思路。把结构性节能减排与行业性节能减排结合起来,以排头兵企业带动全行业,以行业节能减排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尤其是要发挥排头兵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让大企业更多地承担起节能减排的责任。
其次,要把节能减排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要求,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对那些节能减排不达标的企业,分类进行治理,对明显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要加大淘汰力度。对无力达标而又有必要发展的,由大企业进行整合,采取先并后改的方式,在大企业内部进行择优汰劣。
第三,提高生产集中度,发挥集约化节能减排的优势。应当加大重组力度,促进生产集中,支持先进企业对落后企业进行兼并、收购,对其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大规模联合重组,促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行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形成节能减排的规模优势。
第四,系统推进节能减排。企业节能减排不仅要从整个生产流程上来要求,而且还要从产业链上来推进。如果仅是个别产业和企业的单兵突进,不可能收到整体效果。例如电力企业节能减排,不仅是发电设备本身,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煤的质量、设备制造水平等。因此,节能减排既需要产业间的联动,也要从产业链的各环节来共同推进。
第五,支持大企业以技术创新带动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创新,要从国家法律法规、税收政策、国家项目等方面,对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攻关予以倾斜,重点支持行业排头兵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共性、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的研发、使用和推广。鼓励企业加大设备和技术投入,并引导企业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第六,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变被动减排为主动利用。要完善政策和机制,以综合利用为链条,整合生产加工能力,促使企业向资源综合利用转型,这样既可解决关小、压小的出路问题,也有利于延长产业链,变减排为增效,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