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瞭望东方周刊 > 最新文章

中国应作世界之锚 30年外交缔造中国形象

  中国应作世界之锚

  --- 30年外交缔造了怎样的中国形象

  如果说美国在世界上扮演着发动机的角色,中国则应当主动成为世界的一只“锚”,在世界出现问题的时候,承担一个稳定局面的角色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舒泰峰、特约撰稿束丽娜 北京报道

  外交学在人类的学问中被称为“生死之学”,纵横家苏秦就说过,“安民之本,在于择交”。

一个国家的外交抉择常关乎国之兴衰乃至存亡。外交如果运用得当,则一个小国也可以“四两拨千斤”,合纵连横,在大国间获得生存之机,甚或游刃有余。而若一个大国强国不善于驾驭自己的力量,扩张无度,外交失当,也可能引致衰亡。

  中国的外交,自改革开放以来,变化的轨迹清晰可见---由内向而外向,由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渐渐展露出大国气象。而从根本上说,中国的外交服务于改革大局,为国内建设保驾护航是第一使命。

  30年的积累,中国实力初成。如何合理适度地运用这一力量,是今后外交的重大课题。这也关乎进一步改革的大局。

  由“造反派”到“建设者”

  《望东方周刊》:你在新著中说,我国外交30年变迁中的一个核心脉络是,中国由一个毛泽东时代的“造反派”转变成了国际社会的“建设者”,这种变化是怎样一步一步发生的?这当中有没有一些标志性事件?

  王逸舟:30年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变过程。我比较看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在中国外交中的位置。在此之前,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曾经一度剑拔弩张,我们对国际事务的关注度和兴趣也不大。但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对东南亚国家施以援手,这对我国形象在东南亚的转变帮助很大。可以说这是中国扮演“建设者”角色、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进程当中里程碑式的转折点,或曰分水岭。

  《望东方周刊》:为什么变化在这个时候突然发生了,背后的推力是什么?

  王逸舟:我觉得一开始我们是出于一种直觉。泰铢严重贬值,泰国很多国民在国王的号召之下捐出自己的金银首饰;韩国等国家的资产也在短期内蒸发。这些都是我们的邻国,所谓唇亡齿寒,为了防止这种寒风蔓延到中国,我们出手相助。可是没想到效果出人意料地好,中国威胁论,以前在东南亚叫得很凶,在那以后,这种声音明显减少。

  于是这引起了我们更大的思考---原来邻国的安全也是我们自己的安全,中国应当更有意识地去做,去帮助邻国。

  《望东方周刊》:1997年以后呢,变化如何?

  王逸舟:有一些外交人士说,2004年到2006年,也是一个转折点。这个时候,中国经济实力全面增强,在外交上,我们从过去国际援助的接受者,转变为一个更有力的捐助者、输出国,并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性的治理当中,如非洲问题、难民问题等。

  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基本哲学是追求温饱,无暇他顾。90年代前期,世界意识仍然不是很强,只是刚萌芽。90年代中期后,温饱解决了,中国也从埋头苦干到抬起头来,视野更开阔,开始注意自身的形象。到了新世纪,这种变化更加明显,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周边到全球,我们开始思考自己能做点什么。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十七大报告讲得非常有意思,“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这表明,今天世界发展到了这个程度,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稳定是息息相关的。这就有了捆绑或融入的意识。这是一个建设者的话语。比照90年代前期,那时候我们还经常说“一枝独秀”。

  魏柳南:我可以谈点直观的印象。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的外交官给人的印象是有一点“怕”,不大出大使馆,比如在欧洲跟我们的交往很少。现在这方面已经改变很多,比较开放。这也从侧面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的确更加紧密了。

  增加国际公共品提供

  《望东方周刊》:但是现在看来,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建设者身份仍然将信将疑。

  王逸舟:的确,世界上还流行各种各样的中国威胁论。这里边需要区分对待。针对中国的“军事威胁论”,只要我们不采取军事行动、不打仗,在台湾问题上释放出善意,我想是能够慢慢化解的。

  但针对中国的“经济威胁论”就很复杂。中国经济越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越高,外部担忧越是上升。道理很简单,因为你占据世界能源、资源的比例就越大。这和“军事威胁论”不同,前一个是做一些事情就可以改善,这个方面可能做得越多,外部担忧越大。

  中国现在是“树未大,先招风”。如果我们是1.3亿人或者1300万人,可能西方看我们反而是欣赏的眼光。但因为我们人口基数太大,加上独特的文化,不一样的文明和政治体制,就让西方抱着很大的猜忌来看我们。

  《望东方周刊》: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建设者身份更加具有可信度?

  王逸舟:第一是要向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这是有战略意义的。北欧有的国家已经把GDP的千分之七八用于国际援助。

  《望东方周刊》:近几年我们提供的国际援助,比如对于非洲的债务减免等已经做了很多。你认为还不够?

  王逸舟:对国际援助要做具体区分。我们目前提供的国家援助更多的是战略性的输出,也就是与我国的利益是有关联的。前几天,在一个论坛上,一位外国人跟我说:“你们现在的外援是在增长,但钱都扔到哪里去啦?非洲、中东地区,那些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当然,经济利益是必须要的,中国人不能不现实。但是我的意思是在不影响国内建设的同时,尽可能拿出一部分钱,用于比较纯粹的与本国利益非直接相关的国际公共利益。当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份额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中国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充满慈善目光和全球责任感的风范大国。而这从长远来说也是有利于国家利益的。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建)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