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崔静)今年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30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20日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座谈会”上纷纷表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实现了教育观念大转变、教育制度大创新、教育水平大提升。
河北省邯郸市教育局局长赵浩军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观念逐步实现了理性回归,教育模式已从强调分数的“题海战术”转向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如此,在我国各地不断深化的素质教育改革中,“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理念正在逐渐深入人心。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兰宏生说,30年来,基础教育中的德育范畴不断扩大,德育方式更加多样,从过去的仅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扩大为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等全方面的教育,德育方式也更加重视社会实践、网络技术和文化建设。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30年来基础教育取得的最大成绩,也是思想解放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说,“教育观念的转变不仅改变了教育,也改变了整个社会。”
教育观念的革新必然带来教育制度的创新,课程改革即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方案诞生,不仅提出高中课程计划要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普通高中课程目标,将活动类课程和学科类课程共同列为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而且将学科课程做出了必修和选修的规定,同时安排了一定比例的任意选修课。
回想课程改革的初始,国家督学、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课程的多样化、灵活性第一次通过法规得到体现,让学生获得多样、自主的发展成为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在新课程改革中,选修课的概念进入国家课程计划,是一个重大突破,表明我国教育更加尊重学生个性,注重以人为本。同时,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以及探究、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将带来“人才观”的深远变革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与会专家指出,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教育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不仅在20世纪末就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也得到普遍提升,不少地方的教学方式实现了网络化的现代式变革,进入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时代。
顾明远说,综观改革开放30年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无一不是在思想解放、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实现的。新时期的基础教育要继续根据学生的天赋差异和爱好特长,给每一个孩子提供最合适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好学”。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