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资“有进有退” 拉动内需促国企解困
本报记者 吴红缨 重庆报道
11月19日,重庆市国资委召开“国资系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精神”专题会议。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下半年以来,重庆国资系统全面出现经营和利润下滑趋势,部分企业集团甚至举步维艰。
此次会议,国资委召集了市属39个重点企业的负责人,除商讨对策,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各大企业集团,快速跟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摆脱困境,抢占发展先机。
市国资委主任崔坚在会议上表示,“国有企业要成为政府拉动内需重要的操作平台”。
危机显现
至今年10月,重庆国有资产已由直辖之初的1700亿上升至7200亿。这些资产主要分布在三个领域,从事基础设施领域的八大集团占到40%,金融企业占30%,还有另外30%为工商产业集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下半年,尤其近两个月以来,这三大领域的国有企业都不同程度受到拖累。
重庆八大集团在19日的会上表示,企业普遍存在现金流困难,资产负债高的难题,进而将影响到融资质量。另八大集团兼具了政府土地储备职能,由于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使得该市土地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70%甚至100%,因此,下半年这些集团实现土地变现的数量寥寥。这对八大集团是个严竣挑战。
另重庆市产权交易所也透露,今年下半年以来,产权交易所成交量明显减少,甚至出现流拍和无人竞拍的情况。
“我们估计,这一趋势,到年底,甚至明年会更加明显。”重庆八大集团之一渝富集团何智亚说。
重庆能源集团则深受国际、国内电、煤价格下降之苦。该集团负责人称,集团的利润今年很难保证,过去集团每年通过参股的电厂,能分到红利2到3亿元,今年这些电厂均大幅亏损,集团不仅不能分红,还要按参股股权,分摊亏损金额达2.5亿以上。
“目前,仅金融机构暂未受到重大挫折。”崔坚称。
但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显现。调研显示,该市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上升至72.8%,较6月下降0.6个百分点。已达到需要十分关注的指标数;企业库存明显增大,6月为593亿,10月陡增为678亿,上升了14.3个百分点,资金占用持续加大,企业资产流动性减弱。
市国资委分析,重庆深居内陆,经济结构中外向因素与沿海地区相比,显得薄弱,外向型主导产业及外贸出口企业数量有限,使整体经济未受重创,但作为日益开放的直辖市,在疲软的宏观经济形势中,重庆无法独善其身。
国资委提供的资料称,“个别原本如履薄冰的国企,陷入更加严重的经营桎梏,生存岌岌可危。”
不过重庆市国资委要求,国企要严控裁员,并确保兑现今年年初承诺的平均达10%的职工工资增幅。
对策
国有企业的危机,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对于国企的困难,市国资委及重庆市政府提出了多项解决举措,包括组建金融危机工作小组,建立集团之间互相支撑机制,并要求每户企业集团都配备财务顾问机构,支撑集团把握宏观形势,加强成本控制及防范风险。
同时,将发挥地方金融机构作用,通过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大幅增加国企资本金,及引导富裕企业入股其他企业,以改善集团负债结构,解决资金问题。由于国家发改委放开了企业发债审批额度限制,重庆的地产集团、水务集团、能源集团、化医集团等国企已筹备向全社会发行170亿元的债券。
这些举措当中,建立起集团之间支撑机制尤其引起关注。它的进一步解释是,在企业集团之间,推动形成“抱团式”的业务支持,金融支撑,信息对接体系。
当地一位学者认为,这可能意味着过去市政府对八大集团树立的“互不担保”“互不参股,”“互不借债”原则,在非常情况下,将会有所突破,但其影响及效果仍有待观察。
不过,国企解困的最大机遇,则来自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调整。
本月11日中央提出第一批1000亿扩大内需投资以后,全国各省(市)纷纷提出申请,重庆政府方面也向国家发改委上报总额近200亿的申请计划。据会议透露的消息,重庆提出的包括廉租房、棚户区安居等保障性安居等6方面的项目得到初步认可。
这批项目和资金,绝大部分将由代表政府的国企具体运作。由于整个内需拉动主要由政府主导,国有企业的结构布局也将面临调整。
重庆国企改革一个原则性的变化是“坚持国有资本有进有退”。
崔坚称,国有资本的“有进有退”,指“推动国有资本向经济链的关键领域集中,向产权链的核心部位集成,向产业链的关键部位集约,向价值链的高端部位集聚,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当地一位不愿具名的学者认为,从过去的“国退民进”到“有退有进”,这只应是非常之时的非常之举,而不应做为常态,否则就是国企改革的倒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