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康庚报道:过去我军后备力量的主要成份是陆军,男女适龄青年参加民兵预备役组织的机会比较多,如今这个门槛越来越高。随着后勤保障和军兵种预备役部队的组建,以及民兵从保障单一陆军向保障陆海空三军转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为编兵重点。
记者从总参有关部门获悉,目前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陆军专业兵种预备役部队已占全军预备役部队的78%,民兵专业技术分队和军兵种分队也达到60%以上,后备军初步形成了诸军兵种较为齐全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始终把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长期坚持的人民战争思想、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紧密联系在一起,按照“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国防建设需要”的指导思想,建立了符合国情、军情的领导体制,实行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基本制度,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进入新世纪,着眼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各级按照总部统一部署,加快了民兵、预备役部队结构性调整步伐。全国数百万基干民兵被整合为作战、勤务保障等4种队伍,成为涵盖陆海空和第二炮兵等多军兵种专业的群众武装,编组、训练、装备、保障、管理、使用体系日趋健全完善,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明显提高。
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为预备役部队调整改革提供了有力依托。自1982年组建预备役部队至今,陆军步兵部队规模多次压缩,陆军支援保障部队比例增大,组建了部分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预备役部队,迈开了军民融合式发展新路子,实现了与常备军在体制编制、战备训练等方面的接轨。
为建设过硬的三军后备力量,总部先后4次修改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不断深化训练改革,积极开展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训练,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的能力明显提高,诸军兵种合成的民兵、预备役部队,已成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一支重要战略力量。(见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