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11月21日电(记者熊德)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院长李何超在21日召开的中国土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上指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用地布局将遵循科学评价、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和改善环境等四大原则。
其一是科学评价原则。以地震及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土地利用安全性评价,避开危险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合理确定城镇、农村居民点及其他建设用地的布局。
其二是以人为本原则。重建用地布局特别是农村居民点重建选址,应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开展,广泛征求群众对选址方案的意见,切实保障群众生活居住安全,着力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在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安排中将根据灾后灾区农村居民人口分布、基础设施条件等情况,按照因地制宜、尊重民意、保障生活、兼顾生产的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平原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要坚持节约集约、保护耕地的原则,山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要以安全性为前提,布局在地质灾害风险区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要通过开展地质次生灾害排险和隐患排查监测等工作,降低受灾风险。
此外,还将遵循城乡统筹原则和改善环境原则。重建用地布局应与区域主体功能区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充分发挥以工促农、以城市带农村的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重建用地布局将充分考虑可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改善人居环境。
李何超还表示,地震灾后重建用地布局将着眼于实现四大目标,一是保障灾后恢复重建必需的建设用地,二是土地整理复垦有序推进,三是各类建设用地布局逐步优化,四是土地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