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彭州海拔最高、气温最低的安置点——
陈光余周启民本报记者邓嗣华
冬日的寒气已经开始在龙门山上弥漫,在彭州市龙门山镇东林寺板房安置点,陈光芝和家人们的心却热乎乎的:“享国家的福,过冬不操心。”11月19日,这个被称为“彭州市海拔最高、距离最远、气温最低的安置点”里,政府筹集的过冬物资已发放到每一个村民手里。
此时,市民政局下派的工作小组已经到达,开始“查漏补缺”,龙门山镇“抵御寒冬储备库”已筹集到位粮食20吨、棉被400床、棉衣400套。
借力“数字民政”摸清重点关注人群
陈光芝所在的龙门山镇,涉及灾区群众4030户,截至目前,已发放棉被7000床、毛毯1000床、棉衣棉裤1万余件,御寒物资发放工作仍在继续。
如何能确保“暖冬阳光”照到每一个角落?彭州市借力震前已完善的“数字民政”平台,两个月前已开始发放调查表:现住何处?家庭情况怎样?需要如何救助?……十多项列表对30万灾区群众进行摸底调查。
调查显示,现居住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有2054户,居住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有100户。数字为过冬物资发放提供支撑。两个重点人群得到极大关注:一是住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农户,二是“新老三孤”群体。对住在1000米以上的困难群众,确保每户人家有2-3床棉被,“新老三孤”除了每人一床棉被外,还要发放一床电热毯。
截至11月14日,彭州向灾区困难群众发放棉被120728床、棉衣裤181115件、电热毯5022床,取暖器500个、毛巾被1.8万张、普通衣裤1.4万件。
建立御寒应急预案多预留20%物资作储备
彭州市建立“抵御极端天气应急预案”,加紧在山区6个重灾镇设立3—6个粮食和衣被储备点,保证在极端天气情况下,第一时间解决灾区群众吃穿的及时补给问题,龙门山镇正是其中的一个点。
此外,彭州市还将储备5000吨粮食,以解决其他困难群众的生活之需。根据预案,彭州民政部门加紧争取更多的御寒物资,“在调查确定需要发放的基础之上,需要多筹集预留约20%用作储备。”
预案关注到吃、穿,还有住。目前,4个“保障安全过冬”工作小组正在彭州灾区行动,对灾区群众的过渡房进行防寒保温安全等方面的大检查。彭州已对2.36万户灾区群众进行房屋维修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