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获悉,在2008年受理的所有涉及汽车消费纠纷的案件中,有80%以上的案件因为无法做出汽车质量责任鉴定,以致其中三分之二的案件最终都采取调解、或庭外和解的方式结案。负责该类型案件审理工作的民六庭庭长王范武告诉记者,在这其中,不仅法官要为调解工作牵扯大量精力,而且案件诉讼周期也因此要延长。
鉴定难成为汽车消费维权的瓶颈 作为中国消费者协会理事,王范武庭长告诉记者,目前法官在审理汽车消费纠纷方面的案件时,最头疼的就是汽车质量的鉴定问题。
在刚刚调解完的两起某进口名牌汽车质量纠纷案件中,法院找有关汽车质量鉴定机构的时间就占去整个审限的一半时间。但最终因找不到合适的鉴定单位,法官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力促消费者和汽车厂商达成和解而结束纠纷。
这两起案件都是因汽车安全气囊出了问题而引发纠纷,即汽车在发生事故时,安全气囊没有正常弹出而造成人员死伤。但气囊为何没有弹出?气囊失常和人员伤亡之间到底有无关联?这些问题都必须通过权威汽车质量鉴定机构来作出认定。王庭长告诉记者,他们几乎联系了所有国内具有资质的鉴定单位。但是却没有任何一家能够承担这项鉴定工作。关键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鉴定单位多多少少和上述国际知名品牌汽车厂商存有关联关系;第二个就是这些进口车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国内的鉴定机构根本没有能力对它们的汽车质量作出责任认定。
进口汽车鉴定尤其难 很长一段时间内,汽车消费者的过激维权事件屡次上演,比较著名的有“砸奔驰事件”、“驴拉宝马”、“三菱越野车事件”等。在这些维权事件中,均因为无法得出另人信服的汽车质量责任鉴定结果,消费者正常的投诉渠道无法畅通,因而演化成过激行为。于是如何准确、公正地认定汽车质量,建立权威、公正的汽车质量鉴定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检测汽车质量的鉴定机构还较少,具有新车检测资格的鉴定机构只有十余家,而国家级的汽车检测中心只有5家。这5家也分别都集中在武汉、上海、长春等知名汽车厂商集中的生产基地周边。在检测中,由于一些检测项目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由于检测机构设备不全、检测手段落后,加之鉴定费用高昂、鉴定时间长,常常令消费者望而却步。而由生产企业自行进行检测鉴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公证性又很难保证,导致消费者遭遇汽车投诉的
鉴定难。而鉴定难正是汽车消费维权难的关键所在。
而且在鉴定难这个问题上,进口汽车的消费维权矛盾尤其突出。北京二中院的胡建勇法官向记者介绍说,在他们审理的有关汽车消费纠纷方面的案件,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涉及进口品牌汽车或有外资背景的。相对于国外知名汽车品牌成熟的技术力量,国内有关的汽车质量鉴定机构,其技术实力就显得没有底气。进口车厂商也因此在赔偿和过错责任的认定上态度强硬,这对国内的消费者尤其不利。
此外,按照我国商检局颁布的《进口汽车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口汽车如在保质期内出现质量问题,可向当地所在的商检部门提出鉴定申请。但目前,进口汽车的一些性能指标对鉴定设备要求较高,这给购买进口汽车的用户带来较大难题。如果通过物价部门进行评估,很多进口零件国内无法估价,甚至一些部件评估人员都未见过,无论是事故鉴定还是维修,一旦车出了问题只能选择进口车代理商。
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内的检验机构能力有限,我们无法受理所有的检验要求,而且从技术角度来讲,不一定都能完成。因此进口汽车公司可以拒绝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结果。更何况法律也没有明确要求一定要采信我们的结果。”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的汽车鉴定机构较少,技术力量也与国外有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检验费用昂贵、程序复杂。一般的轿车检测一次基本都在10万元以上,当汽车发生质量问题时,一般只能由生产企业自行检测鉴定。
制度疏漏急需健全 王范武庭长建议,针对汽车消费维权难的问题,政府应尽快建立独立、权威和有公信力的国家汽车质量鉴定机构,同时也应鼓励民间积极发展相关的汽车质量检测机构,而这些汽车质量鉴定机构应该没有任何汽车生产厂家的背景或关联关系。
据了解,国外的汽车质量鉴定机构属于社团法人,不求赢利,能够体现“第三方”的特性。而国内的有关机构基本上都附属于汽车企业,有些先天不足。中国现有几个大的汽车检测机构虽然都已经独立注册,但在财产关系上,与母体企业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目前随着汽车消费维权呼声的增大,汽车召回制度的建立也提上日程。但召回制度的建立的前提之一就是必须具有健全权威的汽车质量鉴定体系。因为汽车召回往往涉及汽车安全问题。如果汽车质量涉及诉讼,对举证的要求比技术鉴定和形式认证的鉴定、检测报告高得多。按照国际惯例,实行汽车召回制度,应当有第三方鉴定、检测机构。这样的机构不仅具有技术属性,而且具有法律属性,属于法律仲裁机构,必须保持中立性和权威性,还要有一套很严格的管理制度。而国内目前几家大的汽车质量鉴定中心,在面对技术先进的进口大品牌汽车质量纠纷时,有无相应的检测水平和鉴定能力都会受到质疑。而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分清责任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要建立公正、权威的汽车质量鉴定机构,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技术力量和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迫在眉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