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岸风光(2008年摄) |
崛起的兰州(上世纪90年代) |
本报纪念改革开放30年影像征集活动热度有增无减 省外读者寄来珍藏老照片
30年,江苏老人惊叹兰州巨变
本报讯 (记者李林娜)本报纪念改革开放30年大型影像征集活动不仅受到本地读者的广泛关注,也吸引了省外读者的积极参与。近日,一封来自江苏徐州泉山区的读者来信,带着沉甸甸的乡情传递到记者手中,展开厚重的信件,印证金城变化的数张新老照片映入记者的眼帘。
新老照片见证金城巨变
来信中,郭建民说:“我是一位老人,也是你们兰州人的女婿,岳父母家居住在西固区,也因此让我有幸先后5次去兰州探视、旅游,而且爱上了兰州。兰州的变化非常大,环境治理方面下的工夫也很大,今日的兰州让世人刮目相看。”郭建民随信寄来了5张他5次不同时期来兰所拍摄的照片,从1984年光秃秃一片灰暗的西固区元峁山,到4年后同一地点那一片喜人的绿色和如今风景秀丽充满现代气息的中山桥等,无不展示着兰州一点一滴的变化。
兰州水天一色不是梦
老人在信中回忆,上世纪80年代,他第一次踏进这座城市,淡黄色的黄河水奔涌而去,皋兰山上的植被稀少,有些地方甚至是光秃秃的,天空是灰蒙蒙的;1990年第二次来兰并未感觉到有多大变化;2000年第三次走进兰州,兰州经过多年治理已变得优雅而美丽;2004年第四次来兰,当年的凄凉一去不返,白塔山上的树更多了;2008年4月,老人第五次来兰,雪后的金城清新自然充满生机,他不禁在信中感叹道:“今日兰州不再是黄土小道的落后面貌,而是被母亲河滋润得洋气十足光彩耀人。是的,兰州水天一色不是梦,兰州在腾飞!”
期待更多的“时代印记”
目前,本报已征集到数百张关于陇原城市建设、百姓生活等方面的新老照片,如不同时期的结婚照,儿时的呼啦圈游戏和吃冰棍时的甜蜜,兰州的张掖路、东方红广场、小西湖等地段不同时期的改变等。
在此,本报期待更多读者能够提供关于民生民情、民俗风情、生态环境等能够涵盖各个方面的新老照片,尤其是那些让人难以忘怀的能够深刻代表过去某一时代的历史印记的照片。在上世纪70年代那个贫困时期,假领子成为服装替代品,也许您也是穿着缺衣短袖的假领子美美地走在大街上的一员;还记得多年前您家里安装第一部电话时的情景吗,您是不是兴奋地把话筒贴在耳边,让爸爸拍照留影呢?随着通讯时代的发展,您是否与BP机、大哥大这些如今已不见踪迹的老物件合过影呢?期待广大读者能够拿出诸如此类的更多精彩的“时代印记”与我们共同分享。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