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11-24 03:54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前10个月销售收入同比增加74.32%,主要产品工业萘、沥青、碳黑产量同比大幅增长
本报讯(记者任永亮通讯员吕继峰)时下,在位于交城县经济开发区的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此情此景实令人感叹:在公司南门口,是长达两三华里的等着销售煤焦油的油罐车队;而在公司北门前,则是一长溜急等着购买针状焦的集装箱车队。
在目前世界经济遭遇“寒流”的情况下,该公司前10个月,销售收入同比增加74.32%,主要产品工业萘、沥青、碳黑的产量同比都大幅增长,其中核心产品针状焦的产量已达到24647吨,同比增长达160%。宏特的火热生产销售场面,好像是冬天里的一把火,令人惊喜而振奋。
宏特公司于2001年落户交城,短短几年时间,企业迅速做大做强,成功的秘诀就是科技创新战略和人才战略的实施。在人才投入上,公司现有员工1081名,其中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了近90%,有着32名之多的煤化工专家队伍,其中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这里汇聚了全国第一代针状焦专家等一大批国内业界的顶级人才,庞大的人才宝库成为宏特推陈出新、不断研发新产品的智慧源泉。
科技创新是宏特永远的追求。宏特与国内知名的设计院、研究院、高等院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这些地方的高科技成果在宏特迅速地转化成了高科技产品。与南京大学合作开发建设了国内第一套大型连续精蒽、咔唑装置;与浙江大学合作建设了DCS全自动集中控制系统、信息调度系统;与上海石化设计研究院合作开发建设了世界首套浸渍剂沥青装置;与山西煤化工所合作开发了炭纤维生产装置和沥青活性耐炭装置。引进“智慧”,让宏特从一个“智慧”的高度走向了另一个“智慧”的高度,集大成于一家。
一级针状焦在宏特开发研制成功之前,一直是日本独领风骚,一家独大。而且,这些技术向来是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煤沥青难以解决的瓶颈问题,是横亘于煤化工深加工道路上的一座技术大山。为此,宏特投入经费达3亿元,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在经过无数次失败后,历时3年,终于登上了这座科技高峰,一举填补了国内煤化工领域的空白,结束了我国炭素行业生产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原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针状焦的研发成功,不过是宏特勇攀科技高峰征途中一个坚实清晰的脚印。在这条路上,宏特走得执着而稳健。企业先后自主开发了国内首套与焦油初加工相配套的50万吨/年连续洗涤分解装置、10万吨连续加压法改质沥青生产装置、6万吨/年新工艺碳黑生产装置。在沥青、蒽油、萘三个系列产品深度开发上,已分别实现四次、三次和二次深度加工,走在了国内前列。
短 评 欲问破冰计 关键在创新 当世界金融危机的寒流对我省主导产业已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钢铁、煤焦等产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一些企业正在感受“过冬”的严寒的时候,记者在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采访却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企业因为坚持自主创新,掌握了核心技术,正从容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挑战。可以说,宏特公司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表现出了极强的抗风险能力。
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科研、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煤化工民营企业。于2001年投资兴建。短短7年时间,紧紧咬住科技创新不放松,从煤焦油中开发了轻油、粗酚、混合蒽油、配制沥青等精细化工产品和重要化工原料20余种,所研发的针状焦是我国目前唯一替代进口的重要化工产品。董事长吴连生介绍说,焦油的价格是每吨2500元,而转化后升值可达8000元!从2500元到8000元,这就是科技创新的魅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应对一切危机的法宝,这是宏特公司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