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回到当初,我一定会踏踏实实地去做"另一个人"。”近日,已在上海因职务侵占罪服刑3年的陈辉(化名),被查出曾于2004年在北京一公司任职时诈骗47万元,被崇文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提起公诉,再次受审。
陈辉因“怀才不遇”以假身份先后潜入两公司卷走巨款。工作期间,他本已得到很好的发展机会,但几经挣扎,他最终选择了既定的犯罪道路。在接受提讯时,陈辉讲述了他那“无间道”式的经历。
多年无为重新选“道”
1988年在湖南长沙财经学院毕业后,家境极其平常的陈辉只身南下,怀着淘金梦去沿海开放城市打工。
当时他只有23岁,像许多学经济的大学生一样,期待靠真情与汗水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然而辗转深圳、广州、厦门等多个城市,他却一直受不到老板重用而碌碌无为。不多的薪水只能让他混个温饱,面对大城市中的种种诱惑,他并不甘心与梦想里的奢华生活无缘。
直到2002年,在南方打拼14载的陈辉各方面一直未见起色,他来到北京准备开始全新的生活。“我当时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寻找捷径来改变现有的生活。”此后,陈辉开始频繁光顾人才市场,但他因没有北京户口跟会计证,在谋求自己中意的职位过程中屡屡碰壁。
据检察官介绍,2002年10月,在报纸上寻找招聘信息的陈辉,无意间发现了报纸上一则求职信息中,求职者的所有硬条件正是当时他可望不可及的。陈辉“灵机一动”,假装成一名准备招收会计的私企老总,引诱那名男子上钩,以“考察条件”为名,将对方拥有的北京户口簿、身份证、会计证等各种证件骗到手。仅通过使用自己的照片、改用对方姓名,陈辉便变成了另一个人,随即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拿着“改装”的证件,能够熟练掌握会计流程的陈辉,顺利通过层层面试,于2002年11月进入一家服装销售公司,出任对账统计员。“凭借多年的经验,我明白像这种企业都存在着管理漏洞,我打算找机会骗一笔钱就离开,反正我用的是假身份,不会被找到。”
陈辉进入公司后,每天都很积极勤奋,加之拥有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对手中的工作得心应手。他随后还精心为公司成功组织了多次活动,很快便得到了老总的赏识。隐藏了棱角的陈辉拿出圆滑的一面,平日里表现得很会待人处世,成为同事中的“老好人”。
迷失自我做出抉择 逐渐在公司内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员后,陈辉第一次感受到了事业上的成就。他开始有些飘飘然,甚至有些迷失自我,分不清自己是陈辉还是伪装成的“另一个人”。“但当我独自坐在办公桌前,或下班回到宿舍躺到床上,我就会想起当初在南方时的窘况,这总会提醒我,我是有"计划"要实现的……”
陈辉说,案发前,对他十分信任的老总曾多次将数十万元的存折交给他,让他独自去银行取款。“这些都是我实现"计划"的绝好时机。”在利益与道德底线前徘徊的他,一次次选择了放弃。
2004年1月,虽然生活质量和工作状况已是良好,但陈辉探知众多当年的校友较他而言都是“更上一层楼”,他终于熬不住了,最终还是选择要实现自己的“计划”。他在精心策划后,找到公司出纳,谎称副总要买一本现金支票,并由他陪同去银行购买。利用平日积累下的“信任”资本,他顺利拿到支票,此后又通过工作机会在支票上偷盖了公司财务及法人代表印章,并准备了公司介绍信。同年2月23日至26日间,他分五次去银行提取47.3万后逃逸。“我提到钱后,心中没有一丝喜悦感,只觉得十分对不起单位和同事。”陈辉说。
事后,陈辉携赃款回了湖南老家,隐匿几个月未听到“风声”后,便开始如愿以偿地享受生活了。
2005年初,陈辉将赃款挥霍一空。为了延续自己的“梦想”,他奔赴上海,故技重施进入了一家服饰公司,担任会计部门的工资发放员。取得领导信任后,同年8月,他去银行领取完43万元员工工资,再次“蒸发”。“当时没想别的,虽然心里不安,但我知道自己已经回不了头了,只有继续干下去了。”
一个指印两案合并
上海警方通过1个多月的侦查,利用技术手段将陈辉在湖南老家抓获。2005年12月21日,陈辉因职务侵占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
2004年陈辉在北京作案后,警方调查时发现其办公室一个水杯上留有他的指纹。今年5月,通过比对陈辉在上海作案后留下的指纹,警方终于确认他便是当年潜逃的案犯。
“我承认自己犯过的罪,我很对不起家人,更对不起我自己,我没能经受住诱惑……我只是希望能减少刑期,服完刑我可能已经五十多岁了,我现在在狱中一直坚持看书学习,就是在等待着重新做人的机会。”在接受提讯的过程中,陈辉最后说。
本报记者 王鹏昊 通讯员陈运红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