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表一委员”民情联络站,把城市法庭设到百姓身边去,“城中村”改造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抓手创出“安宁经验”……甘肃省兰州市在平安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为市民打造了一道道平安防线。11月初,中央综治委检查组检查验收后认为,兰州的平安建设工作在不断探索新方法上下了大功夫,起步早,效果好。
民情联络站———“两代表一委员”带头解忧
“今天早上我帮崔奶奶打了牛奶,扫了扫地,还倒了垃圾,这会儿再把厨房帮着拾掇一下!”钱太平一边刷着铁锅,一边向记者说着他当日的安排。钱太平是兰州市七里河区晏家坪街道某社区的一名综治员,他坚持长年照顾80多岁的贫困老人崔芬的事迹,在社区已经家喻户晓。
七里河区晏家坪街道通过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民情联络站的反馈来的民情民意,针对辖区内空巢老人、残疾人多的现状,在社区推行了“邻里守望”等活动,为辖区内的孤寡贫困老人送去了温暖和关爱。
晏家坪街道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两代表一委员”民情联络站形成规范的民意汇集、解决、反馈渠道,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面对面了解群众的意愿和困难,及时掌握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宣讲政策规定,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树立代表委员为民服务的意识。
随着“两代表一委员”民情联络站工作的深入开展,七里河区西湖街道还开展了以串百家门、知百家情、帮百家困、解百家难为主要内容的“四个百”活动。
兰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张禄永说,“两代表一委员”民情联络站这一服务形式得到了辖区各级代表和委员的响应和拥护,他们积极报名参加民情联络站,广泛参与为民办事的具体实践,拉近了“两代表一委员”与基层群众的距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城市法庭———法官在身边矛盾化解在基层
3年前,鉴于城市人口相对集中、诉讼条件已经很方便等原因,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在全国城市市区不再新设人民法庭。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还保留的一些城市法庭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等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兰州市城关区法院渭源路法庭位于城市繁华地段,主要受理劳动争议、医患纠纷、道路交通损害赔偿等案件。“目前,我们法庭承担着审理城关区所有的劳动、人事争议的案件,这类案件往往具有政策性、群体性和对抗性等特点,调解的难度非常大。”法庭庭长张炜说,尽管如此,法庭还是把调解工作贯穿于诉讼过程始终,努力追求案结事了。
王某被某学校聘为员工,负责清扫和门卫值班已经13年,新的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后,王某被学校辞退。该案诉至渭源路法庭后,双方的分歧很大,多次调解都未成功。
“鉴于工勤人员与学校产生纠纷的情况在教育系统具有普遍性,案件处理的结果影响面较大,审理这种案件不能仅追求结案,而要做到化解矛盾、定纷止争。”张炜说,法庭利用熟悉辖区的优势,主动下去全面了解发生矛盾的症结所在,对当事人晓之以理、明之以法,最终调解成功。
据统计,渭源路法庭今年已受理了700多件案件,其中的300多件民商事案件,有近200多件成功调解。“成功调解的部分案件得到渭源路街道、司法所、民调组织的配合。”张炜说。
城市法庭另一大优势还在于分散了集中审判的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数据显示,兰州市城关区法院每年审理民商事案件大约5000件,其中50%以上在基层法庭消化。渭源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天全说,设在街道的法庭是街道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成员单位,双方密切配合,经常沟通,街道在调解一些疑难复杂纠纷时,由法庭负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法律调解。
“安宁经验”———“城中村”平安改造样本
2006年初,兰州市作出了加快实施“城中村”改造的决定,涉及安宁区的4个街道,拆迁户数1万多户、总人口3万多人。如此大规模的征地拆迁,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摆在了安宁各级干部的面前,那就是如何预防和化解因征地拆迁而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
“拿到兰州市委、市政府的具体实施方案后,我们没有盲目行事,而是超前谋划,扎实地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政策宣传等前期准备工作,并完成了户籍转换、撤村建居等"无形改造"工作。”安宁区城中村改造办主任丁谦介绍说。
据安宁区政府的一位干部回忆,从2006年起,安宁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一个月至少组织召开两次分析会,研究解决“城中村”改造的有关问题。在安宁区城中村改造办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几本厚厚的摸底资料,里面详细记载了“城中村”村民的土地、人口、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情况。
“我们在改造的设计源头就开始寻找村民安置良方,为和谐拆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丁谦介绍,首先千方百计的提高住宅小区的容积率,以便一户四口之家都能分到两套80平方米的房屋,居民可以将其中一套出租获得收入;其次将房屋的商铺面积最大化,用商铺的所得来维持居民小区的日常物业管理,并用节余部分为贫困居民提供帮助;第三,安置小区的规划方案、套型,在未开建之前,都要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安宁区委书记俞敬东说,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围绕群众“住有所居、劳有所得、难有所解、权有所维、困有所助”等七大难题,建立了全方位的救助体系,着力解决好群众就业难、就医难等一系列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据统计,截至目前,安宁区今年仅发生矛盾纠纷51件,矛盾纠纷总数实现4年持续下降。
“平安兰州”———矛盾总量和群体性事件连年下降
11月初,中央综治委检查组莅临兰州,对兰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进行了检查指导、验收。兰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森洙在汇报会上介绍,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已创建命名两个平安县区、65个平安乡镇(街道)、569个平安村、252个平安社区,平安创建率位居全省前列。
李森洙说,全市刑事案件实现了6年连续下降,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满意率达到94%以上;全市已建成基层矛盾纠纷调解中心113个,建立社区(村)矛盾纠纷调解室1281个,2005年以来,全市共调处解决矛盾纠纷12000多件,年均解决率都在90%以上,群体性事件连续5年下降。
在听取了汇报后,中央综治委检查组组长、中央政法委宣传教育指导室主任李宝柱认为,兰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并在财力紧缺的情况下,舍得花钱保平安、促发展,有效地推动了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难能可贵的是,兰州市创造性、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很多工作已经步入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李宝柱说,在全市乡镇(街道)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构建“大调解”格局,这是中央政法委正在全国推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兰州起步早,效果好;在全国矛盾凸现的形势下,兰州采取多种措施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和矛盾总量不断下降,青少年犯罪、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和涉毒犯罪比例都大幅下降,这些工作都走在了前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陆武成指出,近年来,兰州市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平安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和谐兰州”和“平安兰州”建设做出了积极努力。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差距,今后要按照中央综治委检查组提出的要求,结合兰州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措施,靠实责任,加快推进“平安兰州”建设步伐,维护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周文馨 赵志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