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女孩教育热线65876866对本市5所学校1700名初高中学生开展了一项“中学生青春期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学生认为学生亲密交往很正常。虽然多数家长和老师对此持不赞成态度,但不少家长由于担心引起孩子极端反应,采取了“不管不问”的态度。
学生通过恋爱摆脱压力 负责调查的洋泾中学心理教师徐琳坦言,中学生恋爱现象在如今的校园里并不罕见。
有人以为,只有课业负担不重的中职学校才有恋爱风气,事实上,不少重点中学学生恋人同样不少。摆脱孤独压抑感、减轻学习压力和满足好奇心,成为异性学生亲密交往的三大主要诱因。
家长逃避责任不谈性问题 目前的青春期教育,63%的学生希望有课堂教育,但是,成人世界却缺乏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
调查显示,虽然对孩子和异性亲密交往表示反对的家长仍占多数,但“不管不问”的也不在少数,高中男生家长中有31.25%采取了“鸵鸟”的态度。这一现象暴露出目前家庭性教育的状况,成人对孩子提出的各种性问题,总是避而不谈,唯恐教坏了孩子。但这实际上是在逃避性教育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教师不管不问的比例上升 近半数的老师反对学生亲密交往,但随着学生年龄上升,选择“不管不问”的老师比例也逐渐上升。老师们坦言,自己往往也处于两难境地,想管但又不知道如何去管,一些老师为了避免师生矛盾,引起学生极端行为,只要不在校园内“越界”,就不加干涉。即使进行干涉,也主要以不影响学业为最终目标,造成了性教育的狭隘和无效。
调查结果令人吃惊 近六成中学生对异性亲密交往表示“顺其自然”,这一比例在高中女生中达到89.32%。所谓的异性交往过密,指中学生过于频繁亲密的异性交往,包括现实和虚拟网络社会中的身体接触。调查显示,近七成的中学生通过网聊,与异性亲密交往。初中生发生肢体接触的比例不足3%,而到了高中阶段一下超过了10%,其中不少已经发生了性行为。个别学生甚至认为,有男女朋友而不发生性行为就是“无能”。
对于“性”,66.58%的学生认为是正常生理需要。20.29%的学生认为是情感需要。对于网络情色,24.2%的学生认为“了解也无妨”,面对一度“很黄,很暴力”的虚拟世界,5.37%的学生感到不安、惶惑,4.77%的学生觉得“很刺激”。
认识3个月就爱上对方,调查显示———
中专生:三分之二谈过恋爱 作为职业意向已经比较明确的中专生群体,他们对恋爱和两性的观念是什么样的呢?最近出炉的一份《中专生两性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显示,当前中专生对恋爱普遍持接受态度,性观念也显现出逐渐开放的趋势。
中专生恋爱成普遍 统计表明,表示谈过恋爱的中专生占调查总数的三分之二,即使是未恋爱的学生也有接近一半比例渴望恋爱。有67%的人认为“学生恋爱很普遍”,只有10%的人认为中专阶段不该恋爱。对于恋爱的目的,多数人希望找到一种爱和被爱的感觉,但他们的恋爱“质量”却不高。半数学生与对方认识3个月之内就开始恋爱,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在交往一年以上才确立恋爱关系。其次,学生恋爱持续的时间大多数较短,超过一年的只有三分之一。
在性接触方面,中专生在交往中各种亲密行为频繁发生。受访学生中有一成人承认发生过性关系,发生性关系时,超过一半的人采取了安全措施。有接近六成受访者认为“性是不可控制的”、“不能用是否有过性行为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
科学引导迫在眉睫 调查发现,中专女生更赞同“性是肮脏、下流的”这一观点,而男生则希望通过恋爱满足生理与心理的需要,因此发生身体爱抚和性关系的情况明显更多。此外,学生的年龄越大,初次性行为的发生时间就会越晚,安全意识也会更强。同样,初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越小,越容易导致怀孕。
对中专生开展两性教育迫在眉睫。同为中学生,市重点中学大约有10%的学生在“谈恋爱”,而在一般中学和职业学校中,这个数字达到了50%,整整是前者的五倍。对此,该调研实施者、上海市经济管理学院袁晖江老师说:“过早地接触性行为以及不健全的性观念,很多都是因为性教育的缺失造成的。”本报记者王蔚实习生刘伟康
寻求青春期性教育的科学方法 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上,心理老师呼吁,对于孩子懵懂的爱情,粗暴阻止或放任自流都非良策。
-性教育要从小学开始(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徐晶)应当让性教育尽早走进课堂,使孩子公开、坦然地接受健康、科学的性教育,这对他们一生都将会有帮助。因此,从小学就开设性教育课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小学性教育课,一方面可让孩子们接受科学、系统的性知识教育,也可以引导家长们去坦然面对孩子的各种性问题,从而掌握恰当的教育方法。
-开辟隐秘的教育环境(洋泾高级中学徐琳)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孩子们接触到的性信息远远超出我们想象,因此尊重每个孩子的性秘密和独特的成长经历,是开展性教育的前提。其实孩子很愿意和别人谈论情感困惑,但时常苦于找不到“过来人”分享经验。家长应该引导他们学会爱,在爱中完善人格。“如果不知道怎么和孩子谈"情"、谈"性",不妨从他们的偶像、连续剧开始聊。”师长千万别说“你应该”、“你不能”,在做孩子的朋友之前,先得学会做他们的听众,这才能一点点打开他们的心门。
-提供帮助要有针对性(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钟向阳)不同问题源于不同的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无论是情绪变化还是行为异常,都存在着个体认知偏差和能力欠缺。应及时地采用操作性、时效性、目标性很强的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使求助者尽快摆脱困境。 (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