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机制常态化 应本着“建在平时、用在急时”的思想,建立常态化应急机制。一是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成立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指挥应急分队行动,先期到达事发现场,控制事态发展,为后续部队行动创造条件。二是把制定应急行动预案作为一种“预实践”,立足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制定不同方向、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符合不同区域环境的方案计划,并做到一种威胁多个设想,一项任务多套预案,一种情况多种处置。
三是抽组一支力量适中、装备先进、训练有素的应急力量,担负值班备勤,确保一声令下,能够拉得出、上得去、起作用。
人员编组模块化 着眼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多样性,按照“便于投送、利于应变”的要求,将人员进行模块化编组。一是编组基本任务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编组能够适应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应急处突等多种任务需要的基本任务单位。二是编组特殊任务单位。针对不同情况对处置行动提出的特殊要求,将配备特种装备、掌握专业技能的分队,编组成多种特殊任务单位。三是灵活编组任务实体。根据任务需要,指挥员可量情用兵,灵活抽组基本任务单位和特殊任务单位,编成与任务相适应的战斗实体,充分发挥单位力量的最佳效能。
基础训练正规化 应本着“按纲施训、突出重点”的思想,组织基础训练。一是加强法规政策学习。非战争军事行动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官兵必须遵规守矩、依法行动,以争取当地群众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二是加强心理行为训练。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官兵也将直面恐惧、劳累、焦虑,甚至流血牺牲,心理和精神压力大。加强心理行为训练,锻造过硬心理素质,培养顽强战斗精神尤为重要。三是加强体能耐力训练。应注重强化官兵体能训练和作风培养,打牢部队应对急难险重任务的素质基础。四是加强专业技能训练。通过训练,使官兵掌握震灾抢险中的定位技术、人员与物资抢救、次生灾害防护;水灾抢险中的克服管涌、处置坍塌、填堵裂缝、抢筑子堤;火灾抢险中的扑打灭火、隔离灭火、水土灭火等技能。行动演练实案化
本着“紧贴任务、平战结合”的思想,开展实案化行动演练。一是组织室内推演。结合首长机关训练,重点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理论,强化关键指挥岗位技能训练,突出指挥方式、指挥流程和指挥保障等内容的演练;积极协调地方有关部门参加,进行多部门、多课题的军警民联合演练,突出练协同、练保障。二是组织营区合练。结合节日战备,研究论证行动预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不断修订完善行动预案。突出指挥员对任务的分析理解,掌握力量编组及遂行各种任务的方法和步骤。三是组织实地演练。针对驻地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本着“仗在一起打,兵在一起练”的思想,依据行动预案,有针对性地组织军警民联合演练,提高部队遂行任务的能力。
综合保障一体化 非战争军事行动一般是军地联合、军民一体的整体行动,保障环境、条件和情况极为复杂。必须加强军地内外协调,增强协同保障意识,实现军地联合保障。发挥军警民多种侦察力量的作用,实现情报信息的实时共享。必须充分依托地方的通信网络,建立能够覆盖行动区域的指挥通信体系。同时还应注意搞好卫勤、交通等保障,确保部队战斗力和兵力的及时投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