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11月25日电 题:供热管网为何找不到“主人”?——兰州市数百公里供热管网无人管护的调查
新华社记者王艳明
一头连着供热单位,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在整个供热系统中,供热管网就像中枢神经,任何一段出问题,都会影响到供热。
但在兰州市,数百公里供热管网却找不到“主人”,日常维护维修竟成了件难事。
一个城市三处供热管网的不同遭遇 记者在近日的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天气一天天变冷,住在兰州市井儿街9、10、13号楼的118户居民越来越着急,别人家已在暖烘烘屋子里过冬,他们却在为供热管网无人维修而烦恼。
“能跑的单位我们都跑了,甚至到信访部门去反映问题。但自11月5日集中供热以来,还没有人来解决我们的事。”为了让大家能过个暖冬,李英杰、范多沛、霍菊英3位住户代表整天都在为通暖气而奔波,但他们的心却一天天凉了。
因年久失修,漏水严重,2008年3月,兰州市城关区综合开发公司中街子供热站停止了对井儿街9、10、13号楼的供热。由于供热单位和房屋建设单位都不愿对供热管网进行维修,截至记者25日发稿时,这些居民还在“扯皮”中挨冻。
与这118户居民不同的是,住在兰州市庆阳路12号楼的81户居民,却通过“自救”改变了无热的命运。由于欠费和供热管网无人维修,从1998年起,庆阳路12号楼就被民勤街兰州印刷厂供热站停止了供热。在经历了10年“无暖气”后,今年他们咬紧牙关,每个住户自掏700元钱,维修了老化的管道。供热站也被这一“行动”感动,免去了原有的3.5万元欠费,10年后他们又用上了暖气。
与这两处的居民相比,居住在兰州市耿家庄社区和周家庄社区的数百名居民就比较幸运。11月4日和6日,向这两个方向供热的供热管网因为老化先后爆裂,供暖中断。负责向这两个社区供热的王家庄地区集中供热站的工人连续奋战4天4夜,抢修和更换了管网,确保了及时供热。
供热管网为何没了“主人” 王家庄地区集中供热站站长刘新水介绍,今年供热管网爆裂,不是偶然,在抢修中他们发现,在他们供热范围内,有约一半的管网已经老化。为了不让住户挨冻,他们主动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工作和费用。
要么没人管,要么不该管,一个城市的供热管网究竟该谁来维护和维修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兰州并不是没有规定,但相关规定却因难以发挥作用而成了“摆设”。
2005年开始实施的《兰州市供热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规定:“供热单位界墙外缘1.5米以外的热用户室外管网和其他采暖设备,由热用户自行投资建设,产权归用户所有。管网由产权人管理,产权人也可委托供热单位管理。”
但随着住房制度改革,这一规定实际成了一纸难以操作的空文。兰州市供热管理办公室党总支书记宗效金说:“在兰州市,原来的住宅公房,大多已经变成了个人私房,住房产权改变了,但连接居民住房和锅炉房之间的供热管网并没有明确维护和维修单位。”
在不久前召开的兰州市供热工作会议上,兰州市建委主任宋智虎也强调了这一问题。他说,住房制度改革使产权私有化,造成居民住房和锅炉房之间的供热管网无人维护,供热管网老化情况加重,为此引发的矛盾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供热的正常进行。
供热的用户管网究竟谁来管护 数百公里供热管网无人维护和维修,已经成了兰州市供热发展的突出矛盾,既影响供热质量,也影响城市发展。11月5日,兰州市冬季集中供热正式开始,大多数用户如期用上了热,但还有像井儿街9、10、13号楼的居民,为冬日的温暖而奔波,供热管网无人维护维修的尴尬问题依然在延续。
刘新水说:“实际上,许多供热单位为了生存,已经承担了供热管网的维护和维修,但由于供热单位经营困难,只能是坏一点,修一点,问题无法彻底解决。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供热管网的管理必须要明确,费用应该由政府、供热单位、用户三方共同承担。”
兰州市建委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处长段廷智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要有专门的资金来扶持城市供热管网改造;另一方面要对现有分散而杂乱的供热资源进行整合。目前兰州市已经开始西热东输工程和供热计量改造,在两方面建设当中,都涉及了供热管网改造,这有利于进一步理顺管理。
但还在为无热而奔波的李英杰、范多沛、霍菊英等热用户认为,让每家每户来承担供热管网管护,显然已经不现实。《兰州市供热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中相关规定已不合时宜,否则像他们一样的用户,会继续在“扯皮”中挨冻。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