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贷款换石油”谈判缓步推进
中俄新一轮“贷款换石油”谈判开始后的第4天,双方仍在苦苦鏖战。
11月25日原是中俄双方商定的签约期限,但是双方并没有达成最后的一致。一位接近谈判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俄方代表团将返程的机票推迟到了周末。
10月28日,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俄期间,中俄双方在莫斯科签署《关于在石油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该备忘录为两国“贷款换石油”的计划奠定了政府合作的基础。根据框架性协议,中国将分别向Rosneft和Transneft提供15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的贷款,以换取在未来15年内,从俄罗斯进口3亿吨原油的长期供油合同。
11月12日,由于谈判双方在贷款利率和贷款担保上存在分歧,第一轮谈判结束。11天后,新一轮谈判在北京启动。俄方代表团由Rosneft和Transneft的副总裁带队,就合作协议的“技术性”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谈判。
这一既能缓解中国能源需求,又能解决俄罗斯目前面临的经济危机困扰的合作协议,因为牵涉到多方的长期利益而不得不在僵持中缓慢推进。
有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合作由两国政府促成,协议的签署是大势所趋。而谈判中遇到的波折只是“技术层面”上的。
使得本轮谈判一再延长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分歧。
其中,贷款利率仍是谈判重点所在。在上一轮谈判中,中方提出采用同伦敦银行业同业拆解率(LIBOR)挂钩的浮动利率,而俄方则坚持采用与2004年的贷款相同的固定利率,即7%。
除此之外,中方还要求俄方为贷款提供包括保证对华石油供应量,以及获得俄罗斯油田开发许可等多种形式的担保。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目前的谈判中,为了尽快促成协议签署,中方已经倾向于同意采用固定汇率,但是谈判双方在汇率区间上仍迟迟不能达成一致。
同时,中俄双方在供油方式和总量上仍存在分歧。中方认为两国的长期供油合同应当争取在管道运输之外,继续进行铁路原油运输,如果谈判顺利,则两国最大原油贸易量将达到每年3000万吨。同时,中俄合资的东方石化(天津)公司将不会成为这些进口原油的惟一承接商。但俄方则坚持将所有原油都经由“泰纳线”石油管道的中国支线,直接输往东方石化(天津)公司。
而在这些因素之外,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俄罗斯境内64公里的中国支线将由哪方负责建设的问题,双方也未达成最终的一致。
中石油与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于10月28日温家宝总理访俄期间曾经签署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国支线的建设协议。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发言人伊格尔·杰明此前曾对本报记者表示,通往中国的输油管道俄罗斯段全长64公里,2009年底将建成。其余长达980公里的中国段由中方负责建设,全部建成投运要视中国段的建设进度。
但是据前述知情人士表示,双方在中国是否参与俄罗斯境内64公里中国支线的建设的问题上,仍然未能达成一致。
据了解,在该段中国支线的经济、技术可行性研究过程中,中方曾出资2000余万人民币。目前可行性研究阶段已经完成。
俄方提出在建设阶段中方仍参与投资,而中方则坚持如果参与出资,则中方必须参与管道的管理和经营。但是根据俄罗斯联邦法律,本国境内的石油管线应全部由本国公司经营和管理。
据知情人士表示,目前中方倾向于由俄方独资建设,经营和管理该段石油管道。
虽然谈判波折不断,但到本报截稿时为止,仍在艰难的推进当中。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表示,中俄副总理级能源合作协调机制俄方负责人,俄副总理谢钦的访华之行仍在积极的准备之中,“具体时间要视谈判进展而定。”
本报记者 王晓明 北京报道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