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只被宁波海关截获的走私猎隼,今在宁夏银川放飞。”刚刚破获这起案件的宁波海关缉私局民警邱行剑今天兴奋地告诉记者。
这25只生活在大西北的猛禽为何“长途跋涉”到南方,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发现:情报分析锁定目标 2008年10月7日,一条情报让宁波、上海、银川、乌鲁木齐、青岛、兰州、西安、杭州等地海关缉私局高度警觉:国内一走私猎隼团伙近期拟从长三角口岸走私出口国家二级保护的濒危动物猎隼,最终目的地为中东地区。
通过情报经营和外围调查,浙江慈溪人岑某进入了宁波海关缉私干警的视线。顺藤摸瓜,缉私干警很快掌握到最新动态:因为国外催“货”急,岑某等人正在宁夏固原地区积极组织货源,并将于近期转运宁波后走私出口至多哈。为避免打草惊蛇,缉私干警们制订了一个“控制下交付”的行动方案。
10月21日10时,宁波收到来自银川海关缉私局的消息:猎隼已从宁夏启运。
跟踪:神秘木箱“内鬼”接应 23日子夜,监控小组发现岑某有了新动作,数只黑色大箱子被装上一辆皮卡车,岑某坐上先前接货的面包车,趁着浓浓夜色驶向上海浦东。
一直跟踪的监控缉私警发现,岑某将货运到上海浦东后移交给一个姓吴的机场安检人员,货物为“六件木箱”。当晚,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关员立即着手开展单证分析,经过近2个小时的比对,一张可疑报送单送到缉私干警手里,件数“六件”。就是这票货物了!
秘密查验的关员将6只锁定的可疑木箱移至隐蔽地点。木箱都用黑色布袋包裹着,拉开布袋拉链,只见箱子顶部被钉子封得很严实,四周留着透气的小圆孔。用起子轻轻打开木箱的一角:砖色头顶,褐色钩嘴,黑色爪子,虽然被“五花大绑”着,个别猎隼的头还在转动!经清点,6个木箱总计装有30只。
收网!宁波、上海、银川、杭州、兰州等地同步开展缉捕行动。岑某等11位嫌疑人全部落网。犯罪嫌疑人交代,除这次查获的30只猎隼外,该团伙还走私出境猎隼3次,累计走私猎隼达82只。
黑幕:猎隼走私“一条龙” 随着犯罪团伙成员的落网,案件来龙去脉逐渐清晰。这是个跨国“一条龙”走私团伙。货源地在宁夏、甘肃等西北地区,中转、包装地在宁波,出货口岸在上海,销售市场为中东地区。
这是一张清晰的集供、运、销于一体的走私流程图:在接到中东地区订单后,宁夏马某等不法分子分别在宁夏、甘肃等地筹集货源组织发货。岑某负责猎隼在宁波的中转、短期饲养及组织通关。
为逃避海关的监管,顺利将猎隼“偷渡”出境,不法分子一方面委托报关公司以“玻璃制高脚杯”等名义伪报品名报关,另一方面买通机场安检部门吴某等工作人员为内鬼,趁吴某值班期间,悄悄将打包好的猎隼送至货物堆场。由于安检关形同虚设,猎隼就这样一次次搭上国际航班被运至多哈等中东地区。
据了解,在中东国家的富翁人群中,购买、驯养猎隼不仅可以用来打猎,同时也是富豪权贵的身份象征。随着国外“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猎隼成了一个越来越有利可图的走私对象。缉私干警替走私分子算了一笔精细账:一只猎隼从西北等境内地区收购价为300至2000元,一旦进入中东地区,按品级明码标价,极品的能卖到10万美元以上,等级低的最少也能卖3万美元。按此价格作保守估算,扣除成本,走私分子在一只猎隼身上能赚到约10万元人民币。
暴利,怎能不让利欲熏心的走私分子垂涎三尺!
连线:警力不足监管面临尴尬 “你是想了解猎隼的事吧?”刚介绍了自己记者的身份,电话另一边的宁夏海原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的郭民警就知道了记者的意图。
据郭民警介绍,盗捕猎隼最早的多是国外盗猎者。前几年,一些境外盗猎者结成国际野生动物走私团伙,以观光、旅游、做生意等为名,携带猎捕工具进入我国西北的新疆、青海境内,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的肆意盗捕猎隼的非法行动。宁夏、甘肃、内蒙、新疆等地成为盗捕猎隼的“重灾区”。
排除一般野生动物保护的难度(比如人赃分离等),猎隼保护的根本困境是:在法律上来说非常复杂的涉外案件,却落在国内最贫穷的西北地区。“我们现在的监管很难,像我们这样的基层,警力实在太有限,就拿我所在的海原县来说,从事外事工作的仅有两个民警。”郭民警无奈地说。
而对于出入境管理部门来说,拘捕一个外国人则需要非常复杂的法律程序,一般而言需要报自治区公安厅外事局,随后上报至外交部和该国大使馆。牵扯到案件的特殊性,需要聘请翻译、照顾有特殊宗教信仰人的民族习惯单独开小灶等等,所有花费都不是基层所能承受的。
“此外,那些购买走私猎隼的国外买家也无法受到惩罚,这是原罪。”宁夏海原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科长马晓波说。
据了解,为了打击国外盗猎者,2007年,宁夏曾抓获了45名非法捕杀猎隼的外国人,外国人盗捕猎隼情况有所收敛。
而目前,盗捕、走私活动更加隐秘,地方贩子与国外购买者内外勾结。而当地老百姓生活很贫困,一些不法分子便以高价收购等手段,诱惑当地百姓盗捕猎隼,使得猎隼走私屡打不禁。
本报北京11月27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