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湖北省沙洋监狱局下属的广华监狱办公楼前,服刑人员家属刘金鑫走来走去,眼神里写着“急切”。在他的身旁,还站着其他十余名服刑人员家属。
他们都是接到广华监狱的邀请,来参加沙洋广华监狱“阳光执法、开门评警”活动的。
七监区的会见室里,摆放着一摞摞管教资料。每摞资料刘金鑫都要翻一下,最后还是在“减假保资料”前停了脚步,他从中间抽了一本减刑材料:王小平,2003年因聚众斗殴判刑七年。符合减刑条件,减刑一年零四天。
“这个不对啊,按规定一次减刑最高期限不超过一年,怎么多出四天?”刘金鑫“发难”了。
陪同参观的广华监狱刑罚执行科科长彭百祥连忙过来解释说,王小平是减刑一年,但刑满出狱那天,正好是正月初一。中国人的习惯都是年前团聚,吃个团圆饭。而且,王小平的爱人去世,家里的双亲和孩子无人照料。考虑到这个情况,监狱和沙洋人民法院一起,将王小平的情况上报到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最后省高院将他的减刑幅度调整为一年零四天。
“这是分监区的讨论意见、监区讨论意见、监区公示文书……老人家,您放心,我们的工作又叫"五讨论、三公示",程序公开透明,没有问题。”彭百祥说。
在服刑人员生活区,刘金鑫又“发难”了。他捏着叠成豆腐块的被子说:这么冷的天,盖这样薄的被子怎么行?
监狱长余旭斌解释说:“监狱是半军事化管理,为了保证监区的整洁,晚上再给服刑人员发厚被子,第二天早上收起来,放在储藏室。”
广华监狱艾滋病犯监区副监区长王文广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今年5月,一名叫MATU的缅甸籍服刑人员因运输毒品罪且感染艾滋病被送进了艾滋病犯监区。因语言不通,他对谁也不信任,多次想自杀。王文广每天与他谈话“三次”,用手势和画图进行沟通。
9月的一天晚上,MATU呕吐不止,后确诊为梅尼埃氏综合症。此后的20多天里,王文广每天为他进行静推按摩,又自费买了一大堆营养品。MATU病好后,主动找到王文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感谢中国警察,异国不孤独。”
“开放日”现场评议时,刘金鑫拿着意见表,想了半天,很用力地写了一句话:监狱的管理公正、有人情味儿,民警把服刑人员当亲人看。儿子在这里改造,我放心。
湖北省沙洋监狱局党委副书记、政委彭卫民说: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个内容,下一步开门评警活动将在该局其他11所监狱推广,并将其常态化、常规化。
(文中服刑人员及家属均用化名)
本报武汉11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