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12月1日电(记者 徐旭忠)近年来,重庆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使土地开发整理由偏重新增耕地数量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转变;项目、投资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通过城乡统筹,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
一串数字摆在面前:2003年至今,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入库1239个,初设实施规模28万余公顷,估算投资60亿元,预计新增耕地5.43万公顷。同时,验收竣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841个,实施规模12.64万公顷,新增耕地3.27万公顷,完成投资近25亿元。
据悉,这个市武隆县仙女山镇的龙宝塘村和桃园村,地处高海拔山区,过去生产成本和产出效益严重失调,致使当地农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2005年,这两个村实施了土地整理项目,新建了生产生活道路、农田水利和生态保护设施改造优质耕地3000余亩,为当地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和开展多种经营创造了条件。短短几年过去,他们通过发展无公害优质反季节蔬菜,农户平均增收3000多元,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目前,这两个村已成为重庆市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耕保处处长田宏介绍,自2006年以来,他们共投资2亿元,在渝北区、长寿区、荣昌县等地的32个村,积极探索土地开发整理经验,促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在被国家确定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重庆市国土部门与部分区县政府合作,在江北区、九龙坡区、梁平县、云阳县和渝东南6个区县,拟投资3.5亿元,打算用三年时间开展实施土地整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田宏告诉记者,根据“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要求,重庆市紧紧围绕优质粮油、蔬菜、花卉、中药材、水果等优势农业产业,配合三峡库区百万柑橘带、优质生态无公害蔬菜等产业基地建设,科学合理地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效促进农业产业规模经营。他说,近年来,重庆市建设了柑橘基地、葡萄基地、蔬菜基地、商品粮生产基地、青蒿基地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基地。其中,他们将碑吴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定位为花椒产业基地,并通将贫瘠、破碎的石谷子地变成土层厚度50厘米以上、格田化的优质耕地,使得项目区农民群众每人年均增收300多元。
此外,这个市还不断丰富土地整理内涵和外延,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近几年,他们通过对农村废弃宅基地、砖瓦窑和桑果园的整理复垦,实施坡耕地和中低产田土改造,并采取工程、生物和农艺等措施,改良传统耕作方式,提高了耕地保土、保水和保肥能力。
据介绍,2003年以来,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直接投入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资金达7亿元,新建和维修了一大批为提高农业产出能力的堰塘、蓄水池、池沙凼、拦山堰、灌溉池和排水沟。同时,用于新建和维修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资金约5亿元;用于坡改梯等土地平整工程的资金约4亿元。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