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谜夺宝、解析姓名、星运占卜”等“互动游戏”,5000元的大奖着实诱人,看似简单的题目或游戏,诱导观(听)众拨打收费热线电话,但几乎没有人接通过……近日,本报新闻热线不断接到读者报料称,在一些电台、电视台,“猜谜语”等互动类游戏节目,设置高额奖项吸引观众参与,却永远也不会中奖,而观众却在不知不觉的等待时间中,就被扣除了大量话费;两天来,记者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那些拿取大奖的都是他们“自己人”。
读者投诉 永远拿不到的大奖 “这些所谓猜谜语的节目,就是在套话费。”昨天,郑州市民毛先生说,主持人说的谜语都很简单,让听众打电话参与(每分钟3元),当你拿起手机按主持人说的电话号码拨打时,电话里尽是些激情澎湃的中奖语言,并告诉你让你等候,导播会很快选中你的电话……
“有些电话,我还专门做了记录。”11月11日上午的谜语是“什么东西买回去时像桌子,用的时候先摸摸它的头,再踩踩它的脚”。主持人又提示说,这种东西是上世纪80年代人们结婚时的一大件,答案很简单,是缝纫机;可毛先生等了将近20分钟硬是没被选中,主持人接的电话都是不着边际的答案:汽车、自行车、摩托……时间一直在流逝,主持人提醒打通的电话千万不要挂断,一直到中午12点节目结束时主持人接最后一个电话,电话里一女生说“是不是缝纫机呀”。主持人立即将5000元送给了“听众”。
“你知道答案,导播也不会选你的电话。”郑州市民李先生说,“导播选中的号码都是"托",哪有用简单的谜语就让你拿走5000元的好事呀,他们用这种方式是赚取你的话费。”
“节目都结束了,电话里还在提示让往下操作呢。”大河网友“龙耒”说,他们单位一同事,参加这种节目,每次话费不下30元,刚开始总埋怨自己运气不好,最近,突然发现节目都已经结束了,那边电话还在提示其往下操作呢。
昨天,记者随机对曾经参与过此类节目的20多位市民调查中发现,没有一人中过大奖,就连其身边的中大奖的事情都没有听说过。
亲历 节目结束也没打进电话 前晚,某电台一直在播放谜语:三兄弟,一个短,两个长,一年换一身新衣裳(谜底为对联),主持人还一再提示说,这样的东西只有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国家,每年过年的时候才会出现……随后,记者按照主持人的提示拨打过去,首先便是有关通信资费的收取标准,随后便是一段节目的介绍,时间很长,足有1分钟(2元多没了),一会儿则提示按1键等待筛选,等了一会,电话那头的智能语音很夸张地说:“哇,你好厉害哦!已经进入电脑候选了,请不要挂机,请继续等待最终冲关!”(又2元多没了),等了一会,电话那头很悲观地告诉你:“很不幸,你没能被选上,不过偷偷告诉你,直接按1键,能直接冲最终关头!”(又2元多没了)
“钟表!”“喜字!”……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每隔三五分钟,都会有一位参与者将电话“打进”直播间,但所给出的答案却是离题甚远,有的甚至是无来由的答案;而电台中,一个女主持人则在一遍遍地忽悠着:奖金还在涨,现在奖金已经涨到了5000元,连拨打电话的费用都可以免掉……
于是,记者再次一遍遍地按1键,直到按了20多个1,还是让耐心地等待,而主持人也在不停地宽慰着:打不进来不要紧,只要不挂断电话,就有机会赢得大奖,“是对联吧!”“5000元大奖送给你了!”直到节目结束前,最后一位“听众”给出正确答案,这档节目也结束了,当记者睡眼惺忪地放下自己的手机时,时间已经过去了20多分钟;后来,按照主持人留下的客服电话9510××××,记者拨打过去,发现这个客服电话也是声讯台,就连114查号台都没有登记。
昨天上午,记者通过河南移动网站查询到,拨打12590×××××××除了收取的有正常的通话费外,还有每分钟2元的信息费。
揭秘 奖金从不流入外人田 “这样的节目都是发包出去的。”某电台一知情人说,午夜时段,很多电台的广告相对较少,就将整个时段以打包的方式出售出去,价格一般很低廉,一个小时的广告费不过几千元钱。一些SP(内容服务提供商)见有利可图便会主动找上门。
“那些主持人都不会是台里的人,名字也是编的。”这位知情人说,这些节目内容只有个别是直播,大多都是录播,如果是直播,还要额外支付“主持人”的报酬,但是现场感会很真实,其实,SP早已将完整的节目稿列出了,“主持人”实际上就是按照其提示操作即可。
“要是都让你们答对了,拿走大奖,我们还不赔死呀。”这位知情人说,这样的节目都有“潜规则”:一定是在节目结束前最后一分钟才接通最后一个正确答案的电话;在半点过后,增加接通的次数,减少提示的时间,并且99%答错,等奖金累计到合适的位置就会安排答对;主持人也会时刻关注用户拨打电话的情况,如果拨打的次数一直在增长请暂缓回拨电话,尽量拖延时间,让更多的用户继续拨打;如果用户拨打情况停止,主持人则会提示导播开始回拨电话。
“外人根本不可能拿走大奖的。”这位知情人说,那些给出错误答案的“听众”其实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话托儿”,就连导播回拨的电话也是事先就已经安排好的,这意味着最后一个答对的人也永远是“自己人”,高额奖金根本不会“肥水流入外人田”。
“一般一档节目,都会有将近2000个热线打进来。”这位知情人说,很多听众的话费都是在等待中被SP扣的。据透露,国内个别电台、电视互动游戏公司,一天利润在20万元左右,年利润有数千万。
河南省通信管理局 不直接受理投诉 “只要提示的有资费标准,没有什么可投诉的。”昨天上午,记者以普通用户的身份拨通了河南省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的电话,一工作人员说,只要在参与节目前,提示的有通信资费标准,而且又是自愿拨打的,就没有什么可以投诉的。
当记者称怀疑其中的通信资费有猫腻时,这名工作人员说,要是反映资费的问题,可以直接拨打10086,与移动等通信公司联系;如果移动公司没处理,或者你对处理结果不满意,可以到河南省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进行申诉。
他说,至于节目的问题,则属于广电部门管理的事情。
国家广电总局 建议不要参与这样的节目 “这样的节目都是骗人的,有明显的商业欺诈迹象,主要是套取参与者的话费。”昨天下午,国家广电总局收听收看中心投诉组一工作人员说,这样的竞猜节目不仅电台有,电视台也有,“建议听众或观众,不要参与这样的节目。”
她说,对于一些电台、电视台这样的行为,国家广电总局也曾经进行过管理,并内部下发有关文件,明令禁止这样的行为,但有些地方就是钻空子,更主要的是一些通信公司、节目制作单位联合钻空子,也给监督管理部门处理这样的节目带来很多不便,“这样的事情,就是反复出现反复抓,处理起来,有时候也很复杂。”
随后,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2005年,国家广电总局就曾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话和手机短信参与的有奖竞猜类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该通知强调,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开设电话和手机短信参与的有奖竞猜类节目,不得以高额奖品和奖金迎合或诱发听众、观众的投机、博彩心理。
“如果发现有类似现象,可以直接向国家广电总局投诉。”该工作人员建议,听众、观众可以记录下来电台、电视台名称,频道、栏目名称,播出时段,播出的主要内容,以信件的形式直接寄送国家广电总局收听收看中心投诉组。
“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河南中涵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学政说,市民要增强甄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如数额较大,有可能触犯了《刑法》构成诈骗;受骗群众可以报案,追究相关人员或单位的刑事责任。(记者常佰军实习生耿伊潇文记者白周峰图) (来源:大河网)
(责任编辑: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