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大背景下,滕州市龙泉街道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关于应对危机有关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立足街情,着眼长远,积极引导全街上下由市场倒逼、被动应付向以我为主、积极应对转变,强化五项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危机带来的影响,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
1-10月份,街道本级财政收入实现7493万元,占任务的95.5%,增长30.5%;生产总值(GDP)实现19.7亿元,人均39681元;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81元,增长16%;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34436万元,增长50.5%;工业利税实现58240万元,增长102.1%;工业利润实现32353万元,增长126%。
一是强化项目立街战略,激活发展源动力。坚持招商引资“天字号”和“一把手”工程主体地位,树立“快发展要有大项目、大发展要有好项目”的理念,立足机械机床、童车制造、工艺礼品和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精心包装项目、申报项目,做到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资,投资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增资,关联项目抓配套,为抵御经济金融危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积蓄了发展后劲和活力。今年以来,共引进各类招商项目48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4个,过5000万元项目6个,合同利用外资43.91亿元,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5.8亿元,占年任务的116%;实现进出口1580万美元,占年任务的103%;利用境外资金165万美元,占年任务的103%。截止目前,在建项目22个,其中过亿元项目7个,过5000万元项目3个,完成项目建设投资3.2亿元,增长65%。
二是强化工业强街战略,加快建立新型工业化。按照“发展优势产业,打造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以“双十”工程为抓手,加大对机械机床等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组建了龙泉机床信用担保商会和机械制造业协会,开发建设了“中国中小机床之乡网”,规划了投资1亿元的“龙泉中小机械机床孵化基地”,打造了以机械机床、工艺礼品、新型建材、童车制造等产业为支柱的工业经济架构,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1-10月份,街道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29家,其中新增6家。各类中小机床企业发展到186家,配套企业达到78家,形成了产业整体竞争优势,街道被省政府授予“特色产业镇”荣誉称号。同时,引导企业抢抓发展机遇,从生产加工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今年以来,共实施了7个技改项目,完成技改投入2.5亿元,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出口能力。
三是强化三产富街战略,优化城市型经济发展结构。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抵御经济金融危机的重要方向,按照“发展大服务,建设大项目,开发大市场,培育大产业”的服务业发展思路,巩固饮食、专业市场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房地产、旅游、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使街道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集中的“洼地”。1-10月份,街道新发展个体工商户886户、民营企业105家。目前,街道大型专业市场发展到8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8.6%,从业人员达到30000余人。同时,街道以城市区域改造和开发建设为平台,按照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布局的设计,积极规划了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
四是强化城市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坚持把推进城市化作为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应对经济金融危机能力的重要平台,以“六城同创”为抓手,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在确保辖区内27个市属城市建设项目顺利进行的基础上,按照“平、明、绿、美、净、齐”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为街道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提供了良好载体,打造了宜居创业品牌。今年以来,街道先后投资100余万元用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投资1275万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道路建设投资830余万元,城市绿化、亮化投资32万元,文明生态村创建等其他投资400余万元。
五是强化民生民本战略,提升统筹发展水平。创新实施了社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居委会、物业服务公司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共同开展社区服务、共同组织社区活动“四位一体”、部门联动的社区管理服务新模式,提高了和谐社区建设水平。同时,围绕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路水电气医学”为重点,着力实施了“十件实事”。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街道公章监管工作制度,高标准成立了公章监督管理中心和居级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共加盖公章36000余次,避免经济损失160万元,节约非生产性开支14万元,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和信访隐患滋生。树立公共财政的理念,加大对教育、卫生、公共基础设施、社区管理服务等民生建设的投入,发挥了公共财政的职能和效应。今年以来,街道公共事业累计投入达2981万元。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