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第一家“起飞”的民营航空公司,奥凯航空有限公司曾因打破民航国企一统天下的局面带给人们很多的期待。而今,他们又成为第一家面临停飞的民营航空公司。民营航企是否步入了寒冬?
遭遇信任危机,客运航班提前停航 7日,北京街头持续两天的刺骨寒风开始减弱。
然而,在北京方庄桥西北角的奥凯航空公司总部,却感觉到更强烈的降温——奥凯航空客运航班已提前停航。
“目前我们正在紧急安置滞留旅客,昨天已安置了2700多名,今天估计也有上千名以上。”奥凯航空新闻发言人韩晶告诉记者。
5日,奥凯公司从天津飞往珠海、三亚的BK2831航班在珠海被拒绝加油。6日,加油事件进一步扩大,大部分机场不给奥凯的飞机加油、不提供航材备件,旅客也不能正常办理登机手续。最终,奥凯航空13条航线全部被迫提前停航。
提前停航给旅客带来不便,也加重了公司运转的损失。运行管理部副总经理姜志勇说:“预计今后几天还将有滞留的旅客,公司员工一定坚守岗位安排好旅客,确保安全。”
亏损增加,股东矛盾日益激化 2005年3月,奥凯航空公司在天津开航,成为国内首家起飞的民营航空公司。第二年,上海均瑶集团通过收购奥凯航空的控股股东——奥凯航空交能投资公司71.43%的股权取得了对奥凯航空的控股地位。
据了解,在近两年的合作中,均瑶与奥凯的老股东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小的分歧。在资金一直紧张的情况下,作为控股股东的均瑶集团给奥凯的注资额至今仅达到当初承诺的一半,引起一些老股东的不满。此外,均瑶集团曾提出要更换目前奥凯航空的管理层,而奥凯原股东和管理层则希望引进更多投资人,双方在这些问题上争执不下。
4月,因均瑶集团近1亿元资本金未到位,奥凯3个自然人股东向法院起诉。11月21日,均瑶集团向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提交申请,称作为第一安全责任人,目前无法保证安全责任,请求暂停其全部客运航班。12月3日,民航华北管理局批复同意停航申请。
“奥凯自2005年3月起飞以来,一直保持了很好的安全记录。”公司总裁刘捷音向记者坦言,“停飞的真正原因在于股东之间、股东与管理层间的内部矛盾。”
奥凯航空公司副董事长郎赛强则表示,董事长王均金的停航申请未按照公司章程规定履行相关程序,而是在其他股东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以奥凯航空公司名义提出申请,其行为不具备合法性、有效性和真实性。
均瑶集团董事长,同时也是奥凯航空公司董事长的王均金则认为,目前奥凯日常经营中亏损累积增加,董事会与公司个别主要经营责任人在企业发展方向和步骤之间的分歧逐步扩大,从而引发了安全隐患。
集体困境,民营航企路在何方 自2004年1月15日我国降低了民营资本进入航空运输市场的门槛后,一批民营航空公司通过发展支线客机等方式,在夹缝中艰难前行。
郎赛强介绍,航空运输业属于高资金、高风险行业。而民营航空公司一直处于不平等的竞争环境中,在航线审批、飞行员储备资源、运转资金等方面毫无优势,在没有形成一定的机队规模之前,又很难实现低成本运作。如果没有相应配套政策,企业成长相当艰难。今年以来,受冰冻、地震、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民航全行业更是雪上加霜。三大国有航空公司能得到政府强力注资,民营航空却只能自力更生、独自苦撑。
参与奥凯创业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从起初无一家航空代理人肯为奥凯航空卖一张票,到公司占有天津滨海国际机场1/5的客运量,是靠独有经营、深层服务从市场“突围”出来的。
“作为国内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拖着沉重的翅膀,起飞已很不易,又在当前的荆棘中努力生存,如果提前夭折,将给其他民营航空企业带来极大的打击。”刘捷音不无忧虑。
一些专业人士指出,如今在航空业整体面临困难的时刻,希望政府管理部门要从政策上坚定地鼓励与支持民营航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继续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航空资源配置、专家型员工流动等方面,让民营航空公司不受歧视,闯出生路。(记者陈杰罗彦
沈文敏 陆娅楠 )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