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增长应与经济增长同步
为期三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起在北京召开,未来经济工作将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为主要目标。当前,经济形势严峻的直接后果是造成了大量失业,因此,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与货币刺激措施后,稳定就业以确保社会稳定与扩大内需应该成为政府未来的中心任务。
自10月以来的经济数据表明,经济有急速下滑的“硬着陆”风险,因此,保增长将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而保证8%的增长率将成为具体的目标。事实上,“保增长”的终极意义是“稳定就业”,由于当前出口投资以及消费均出现明显下滑,中国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这包括数额庞大的返乡农民工以及明年600余万的大学毕业生。
根据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估计,由于出口需求下行、国内消费需求难振、企业经营困难等因素,中国2009 年的就业和社会稳定形势将非常严峻,预计城镇真实失业率将上升到14%左右,全国单因出口回落可能减少1200万到2000万个就业岗位。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有必要改进失业统计方式,在实际失业率明显上升的情况下,如果仍然采用不太准确的统计方式,将不利于统计数据的信用。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增加就业面临中国经济周期性与结构性因素的双重挑战,也就是说,周期性衰退要求中国经济“保增长”,而结构性困境需要中国经济“促转型”。过去,一般认为,每增加1%的GDP增长率就会提供相对应的就业岗位,但是,中国过去的现实表明,高增长并不一定“高就业、高收入”, 中国GDP长期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但就业增长率一直在4%以下徘徊,而工资增速也远远落后于GDP增速。这与中国企业的二元结构有关,资本密集型的大项目大企业更容易拉动GDP而备受欢迎,而吸收大量就业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比较恶劣,容易受到冲击。因此说,“保增长”不一定能够保就业。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压力促使企业产业升级与自主创新,逐步减少对劳动密集型企业与基础设施建设的依赖,这必然会导致传统经济模式的就业空间萎缩,并贯彻于经济转型的长期过程。当前周期性衰退导致传统领域失业加剧而转型所需要的新兴产业并没有大量出现以消除这种就业压力,因此,中国就业压力颇大而且长期存在。
单就劳动力市场而言,中国面临稳定就业、经济转型以及提供相应的劳动力升级培训任务。除了财政刺激性政策稳定经济与就业之外,政府应当稳定粮食与其他农产品价格,这有利于提高农民工返乡务农收入,保障农民收入。长期而言,政府应该进行大规模的农民工培训和素质提高工作,以适合未来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即经济增长与就业匹配之外,还要实现劳动力升级与转型匹配。
对于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大学生而言,由于传统领域就业趋于饱和,就业增量空间较小,目前周期性衰退加大了劳动力过剩的局面,毕业大学生也因缺乏工作经验而没有竞争力,因此,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主要与中国教育制度和产业政策管制有关,从长期来看,中国必须改革教育内容,尤其是课程设置与内容安排与时代脱节,造成“教育浪费”;其次,新兴产业缺乏活力除了与中国分配不公导致的内需不旺以外,主要是某些产业管制阻碍了新兴产业的发展,而这些行业正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领域。
中国经济必须改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匹配程度,改善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与此同时,中国更应该改革教育体制与产业管制政策,让大学生与新兴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量空间的主要力量,这也是经济成功转型的前提。 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