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会文 张立平
滨海新区 增强产业传导、技术扩散、功能辐射、创新示范功能,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中心城区 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努力形成以服务型为主的产业结构
各 区 县 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产业特色,促进多元发展,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和提高竞争力
从沿海之滨,到繁华市区,再到田野乡村,2008年的天津处处呈现一派联动发展的新景象。滨海新区的项目有区县支持的身影,中心城区的民生工程有滨海新区带动的足迹,各区县新农村建设中更有各方面各部门助推的动力。
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动画卷,在津沽大地上逐次铺开、纵深推进、渐入佳境。
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加快发展。今年以来,全市在明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统筹三个层面的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在默契配合、互比互学中,增加了信心、增强了动力、汲取了力量、促进了发展!
站在高起点,部署新战略
任何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都需要顺应与时俱进的实践,不断更新战略性思维,科学制定统揽全局、登高望远的全景式规划。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天津这些年发展打下的基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的重要要求,都让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前景充满新的更高期待。然而,天津这个大都市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内部发展不均衡问题。近年来,在滨海新区调整发展的同时,城区及区县经济发展的潜能却未得到充分释放,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很大。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十五”期间,中心城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82倍和2.79倍,而同期滨海新区则分别增长了2.43倍和6.94倍。记者在采访中深深体会到,天津发展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城市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调整,中心城区产业结构明显呈“轻型化”,但第三产业转型与提升步伐相对较慢,传统服务业仍占相当大比重,原本希望借助中心城区优势大力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不仅发展速度相对滞后,而且与滨海新区有着“同质化”趋向,阻碍了中心城区通过错位经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空吸效应”作用下,中心城区对各类生产要素的吸引力远小于滨海新区。(下转第2版)
上图本市新20项重大工业项目之一的中海油田服务大项目基地落户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将建设海上油田核心产业园,主营业务分为钻井服务、船舶服务和物探勘察服务。
本报记者 刘耀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