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厦门12月11日电(记者纪振宇)厦门市非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30年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过程,并逐步成为厦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据统计,至2007年末厦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计111828户,注册资金达751.82亿元。
从业人员554131人,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2.8%。非公有制经济共创产值297.34亿元,占厦门市当年GDP的21.6%。营业收入总额685.1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2.25亿元。
厦门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日前举行,厦门市委统战部纪志斌在发言中将厦门市非公有制经济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历程归纳为三个阶段:有显著的外向型经济特征的萌芽起步阶段(1978-1990年);第三产业比重大、第二产业后劲强的稳步快速发展阶段(1991-2000年);专业化与多元化并举、产业企业群逐渐形成的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新阶段(2001年至今)。
他同时也指出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厦门市非公企业已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基础,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有非公企业用地和发展空间受到一定制约;资金紧缺、融资困难影响非公企业的发展;非公企业进入历史转型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问题等。
纪志斌建议有关部门应重视和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力度,完善综合信用评价体系,多管齐下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困难。着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非公企业在观念、制度、科技、管理、文化和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全面创新,进一步促进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