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里人细说“考察”潜规则
“出国考察”如何变成集体旅游
本报记者 吴楠 通讯员 王漫
回忆起一年前“出国考察”的经历,54岁的国有事业单位中层干部何建义还摇头连连,在敬业了一辈子的他眼里,“出国考察”应该是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结果却成为了一次集体旅游,让他有些“想不通”。
然而实际上,假借“考察”之名利用公费旅游,早已成为很多单位的“潜规则”,早在去年“两会”,便有委员提出至少有1/4的公费出国成为旅游,应当予以重视。出国考察,到底如何蜕变成“出国旅游”,乃至“太太考察团”?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
“出国考察”的真相
“想用公款出国考察,其实挺简单。”陈寻是一家国有事业单位的行政工作人员,每年单位组织“出国考察”,都要由他经手。外界看来很神秘的“出国考察”,在他看来只不过是每年都要进行的例行公事。他与几位旅行社的工作人员也为记者讲解了“出国考察”的方方面面。
“考察项目很多都是找上门来的。”陈寻说,并非所有出国考察都是单位一手策划,市场上专门有一些冠名曰“文化传播公司”或是“国际会展协会”的机构,会主动给各机关单位打电话,询问该单位近期有没有出国“考察”的意愿。有时这些机构还会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项目,也会提供相关的邀请或培训计划,之后就会进入审批阶段。
“想出国考察,就要找一个好的‘由头’。”陈寻表示这也是相对麻烦且关键的一步,有意愿参加出国考察的人,会向他们的上级提出申请,设法拿到上级领导的签字。理由可以编排得五花八门,可以说是去学国外的先进技术,也可以说要去考察国外的市容市貌,或者说国外哪个地方有相关专业展览,需要去参观、学习,“总之,只要找个能跟专业对口的理由就行了。”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种‘考察’的目的,上级领导也知道。所以,只要写清这次‘考察’的时间、地点和任务即可。”在单位审批通过后,还需要通过国家外国专家局出国培训管理司的审核。在国家外国专家局的网站上,有一份《出国培训团组项目申办程序》,其中规定,“每年10月开始办理下一年度培训计划,申请单位(协会部室或专业协会)填写出国培训项目申请表,充分说明派出培训的意义、需解决的管理或技术关键问题。派出团组人数一般为20人,时间三周。”
国家外国专家局出国培训管理司的工作人员介绍,在接到单位的申请后,一般会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复,对于一些明显不合理的培训计划,也会给出整改建议或直接否决,不过具体每年有多少“考察计划”通过审批,该工作人员表示不便透露。
“只要手续齐全、合格,签证处和出国培训管理司这些地方,都不会为难我们。”陈寻表示,当他们把自己的一切手续办好后,那些承办公司或协会,都会充当旅行社的角色,甚至推荐自己的旅行线路,不过价钱也会相较旅行社贵一些,“所以大多数单位最后都会选择找旅行社代理。”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