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张雯婧 汪伟 记者 刘耀辉/摄
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显示,大学生主要心理非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偏执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情感困惑和危机。大量个案表明,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独生子女的不良习性。一些独生子女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人产生极端行为。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等,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就业压力。近年来,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对大学里众多面临就业的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对大学新生
要重视 “心理断乳期”
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第一年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不少大学新生都表示,曾经以为大学是“人间天堂”,但是真正的考进大学后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人都失去了曾经头顶上耀眼的光环。还有的新生由原来在家靠父母的生活一下子过渡到需要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感,所以难以适应。其次是大学新生容易出现人际交往困难。在记者走访的50名大一新生中,近一半的学生都表示刚走进大学时不知道该如何与同学交往。而这些出现交往困难的学生中,有的学生是由于本身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有些学生则是由于自己的突出“个性”而受到同学们的排挤。
据了解,本市从1997年开始对每届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经过统计处理撰写总体评价报告,各高校针对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约谈,给予其心理帮助。一位高校心理辅导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很关注大一新生的心理状况,辅导员们也会及时地发现学生们的各种心理问题,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帮助大学新生度过这段特殊的“心理断乳期”。
就业压力、情感困惑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由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在今年特殊的经济形势下,就业的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在走访中,谈到就业这一话题,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出了自己的担忧。大四学生小王告诉记者,两个月来,自己已经投出简历四十多份,但是基本上都是石沉大海,小王说自己来自农村,考上大学很不容易,能读下来更不容易,全家人都指望着他能找份好工作,可是遭遇就业“寒冬”,小王说自己怎么可能没有压力。在一些高校,近期由于就业压力过大而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数量明显增多。
采访中,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生对记者说:“半年前,我和男朋友分手了,当时这件事对我的打击真的很大,我在宿舍躺了两天,自己也没有合适的办法排解……”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接受的咨询中,情感困惑的比例也不低。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
迷恋网络易诱发
大学生心理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那就是把网络当成排遣情绪的对象。但是网络作为心理排遣工具的同时也给大学生们带来不少“副作用”。“学生们之所以迷恋和依赖网络是因为在网络中他们可以实现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了的东西。其实这种释放心理压力的方式大多时候不起作用。不过也并不是所有喜欢上网的学生都会对网络产生依赖性,只要把握好上网时间,端正自己上网的心态和目的,正确处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关系,这种网络型心理疾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一位心理咨询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上午九点正是上课的时间,推开某高校大二学生小贾宿舍的房门,屋里“云雾缭绕”。小贾把自己“藏”在宿舍里,尽情地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中厮杀。在过去的一年中,本应修完50个学分的他却只拿到了20多个学分,小贾已经受到了学校的警告,他的情绪极其低落,但是他仍旧选择通过网络来排遣自己的情绪。小贾告诉记者,自己成绩不好,家庭条件一般,上了大学后也没有什么朋友,感觉孤独的他只能在网络中寻找“自我”。这几天,小贾已经在老师的推荐下,定期地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接收“治疗”。
专家指出,为了使社会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努力收到实效,更要靠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一是大学生对自己应该有比较真实、客观的了解,不自骄、不自卑、不自欺。二是乐于将自己的知识、才能、智慧投入社会各项事业。三是要与同学、同事、亲友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人应真心诚意。四是善于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五是勇于面对现实,不逃避现实,清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因素。
大学生活是人生的美好时期。让我们都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以成熟的心态步入社会,去创造美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