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国高等教育出现了一个“奇观”:这一年的春季,77级考生走进了大学校门,这年的秋季,78级考生紧跟着走进了大学校门,春秋二季同时“开花”,把1978年装点得更加多彩绚烂。
30年前,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一阅至今,没缺过席,我为见证了江苏高考30年的种种发展变化而无比自豪。
回想30年前,我面对的考生,有许多已经30岁上下了,他们被“文革”耽误了10年宝贵青春,此时又燃起了大学之梦,从农村,从工厂,从代课教师的讲台,热泪盈眶地走进了考场。一想起他们的特殊经历,我们心潮难平,阅卷格外认真,招生格外细致。
我曾经教过一位33岁的78级学生,同学们都称他为“班级之父”。他告诉我,当他走向考场的时候,身后有4个儿女在向他招手,稚声稚气地祝爸爸考上大学……这一“历史镜头”应当永远印刻在中国教育的历史天空,让后来的青年学子更加懂得珍惜“春天的故事”,珍惜宝贵的学习机遇。
30年来,我们阅卷形成了相当完善的运作机制,努力做到公平、公正、细致、规范。为了做到这一切,有的阅卷老师冒着高温,赤着脚,站在水泥地上阅卷。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期,阅卷点上没有空调,7月的南京又特别热,有一天,我实在热得受不了,就干脆赤膊阅卷,正巧副省长来看望,我十分尴尬地与他握手!现在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实践证明,恢复高考制度是“真理”的选择。江苏的考生人才济济,一朵浪花咬着一朵浪花,一个惊涛追着一个惊涛。30年来,全国高校造就出来的优秀人才星汉灿烂,霞彩满天,有力支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不久,南京师大中文系78级校友聚会,当年的“班级之父”也来了。这位桃李满园的中学高级教师已从教学岗位光荣退休,他的儿女有的也大学毕业数年了。就是这一滴小小的生活“水珠”,也折射出30年高等教育事业的伟大成果,折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时代光辉。(南京师大文学院教授何永康本报记者 龚永泉整理)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