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12月20日电(记者沈文敏)将一个手掌大小的车载单元(OBU)固定在车辆挡风玻璃内侧,并将“沪通卡”插入其中,车主在经过高速公路收费口时,只要将车速减至20公里/小时,安装在收费车道上的路侧微波天线就能自动识别车辆信息,并能同步完成车载单元内IC卡的扣款。
为配合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的开通试运行,上海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年内启动在即,而这一系统的专用
结算卡——沪通卡和车载单元(OBU),今天起正式开始发售。同时,“上海高速公路电子收费客户服务中心”对外营业。经物价部门核准,整套设备的销售价格为430元。
记者从负责该系统结算的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获悉,“不停车收费”车载单元(OBU)反面采用粘贴式设计,将由相关方面统一安装在车辆前挡风玻璃内侧,OBU中间有一个插卡口,沪通卡插入后,车载单元正面上的液晶显示屏则会显示卡类型、卡余额等相关信息。
据了解,目前一个车载单元只能对应一辆车并与沪通卡组合使用。ETC(不停车收费)系统开通之初,沪通卡、车载单元和车辆采取绑定发行的方式(即“一卡一车”),前两者将同时记录其所对应车辆的相关信息。此外,车载单元必须由专业人士安装,车主不能私自进行安装、拆卸,当遭遇非法拆卸时,OBU即时失效并具有报警提示信息。
沪通卡可以和银行卡或银行账号直接绑定,与车载单元组合使用时,就能在收费道口直接扣款。待今后技术不断更新,设备更趋稳定后,交通卡也有望和车载单元组合使用,届时,驾车市民付费将更方便。
目前,涉及上海高速公路32个收费站共80根车道(其中专用ETC车道16根、混合车道64根)的改建工程已临近尾声。根据规划,上海力争在4年内发展ETC用户30万,力争2010年前达到ETC车道全覆盖,即全市所有收费站至少有一根ETC车道,同时还通过与银行的合作尽可能多地增设服务网点。
据有关人士介绍,尽管ETC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车道通行能力,但根据其他国家使用经验来看,只有当拥有ETC客户达到40%以上的时候效果才明显。另外,有关人士提醒广大用户,ETC系统启用后对驾驶员来说有一个习惯适应的过程,“通过ETC车道时应与前车保持一定距离(至少10米),车速最好控制在每小时20公里。”
延伸阅读:北京所有高速公路将实现电子收费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