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时任CNN战地记者的彼得·阿纳特采访了本·拉丹引来争议。 |
1966年,时年32岁的彼得·阿纳特作为美联社的记者在越战中采访。 |
专访美国战地记者阿纳特:“奥巴马不会再卷入新战争了”
1997年3月,时任CNN战地记者的彼得·阿纳特采访了本·拉丹引来争议。
1966年,时年32岁的彼得·阿纳特作为美联社的记者在越战中采访。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这是世界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的名言。有个人就做到了,他终其一生,身体力行战地记者的这一最高准则。这个人就是新西兰裔美国籍的战地记者彼得·阿纳特(Peter Arnett)。
现年74岁的阿纳特依然精神矍铄,当了50多年战地记者的他,历经越南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在战火硝烟中冒死发稿,采访过萨达姆、本·拉丹等轰动人物。面对面,阿纳特同任何一位这一年龄的老人一样,和蔼亲切,脸庞上看不出战争岁月的痕迹。
“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走入战场时就要接受自己直面死亡的现实。”现在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担任访问教授的阿纳特近日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死亡对他来讲,似乎是个颇为轻松熟稔的词而已,“为了争取到故事我可以牺牲,我不想死,但我意识到报道战争是值得的。”
由于在越战报道上的卓越表现,阿纳特于1966年获得普利策国际报道奖。2003年,阿奈特为美国NBC进入伊拉克采访伊拉克战争,但因为接受伊拉克国营电视台的专访,直言美军的这一次军事行动将会有挫折,而遭NBC的开除。
两次海湾战争中,阿纳特都留在了巴格达,炸弹爆炸时只剩下他一个记者。阿纳特告诉记者,“我知道,美国政府在巴格达投下了炸弹,老布什声称说,我们不会伤害平民的。我知道这是一派胡言,炸弹可不长眼睛,我就是要留在伊拉克报道真相,无论是无意或是故意伤害到平民,我的报道都能够促使美国政府调整自己的策略。”
批评伊拉克战争
曾收到3.5万封投诉信
东方早报:2003年,你接受伊拉克官方电视台专访,说美国在伊拉克的战争是失败的,此番言论引起轩然大波,也结束了你在美国的记者生涯。出于何种经验,您当时做出了这样的判断?现在再次评价伊战,有何想法?
阿纳特:我之所以招致那么多非议,是因为我是在接受伊拉克政府的电视台采访时说了这番话。批评者们不能光是谴责我那时做出的判断,由于兵力不够战争会失败。其他一些人,包括一些美国将领也做过同样的表述。但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在伊拉克媒体上这么说,就是另一回事了。我的批评者动员群众向我当时供职的NBC电视台抗议。NBC刚开始还发布声明说,我说的都没错,这是正确的判断,他们不会做出反对。第二天,当时的NBC总裁告诉我说,公司收到了35000封投诉信抗议我的这一说法,他们不能继续留用我了。
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政府的宣战原因中掺杂了很多感情化的东西。他们声称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说伊拉克也卷入“9·11”事件对世贸大厦的袭击中,说萨达姆会造成周边地区的冲突。所以,美国人起初都认为这次战争是正确的,任何持异见者都是叛国者。当时的我,错判了美国人的情绪和心情。那时我也去过伊拉克,联合国检查人员花费了六个月都没发现任何武器的踪迹,也没有证据表明萨达姆参与发起了“9·11”事件,那是本·拉丹的作为,萨达姆也没有要发起什么战争。他只是个衰迈的老人,伊拉克在摇摇欲坠,军队装备老旧,基础设施建设落伍,伊拉克经受了13年的制裁,根本没能力发起一场战争。每一场战争都有其正面和负面内容,任何一个参与战争的国家,都不希望听到批评质疑之声。国家斥下巨资,年轻人死于炮火之下,政府想说服人们这场战争是值得的。如果不是记者们的报道,越战也许会经历又一个13年,如果不是记者们的报道,奥巴马就会输掉选举,麦凯恩就会再次表明100年驻扎在伊拉克。记者不该重视其受欢迎程度,记者要追求的是真实、准确。
东方早报:布什即将卸任,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是否能负责任地结束伊战,并成功地撤军呢?“伊拉克战争”的悲剧未来还可能上演吗?
阿纳特:先回答第二部分,美国下届政府不会再次卷入伊战这样的战争,未来就不知道了。越战中,美国6万战士阵亡,越南平民200万人罹难。在这之后,美国人认为,不要再发生类似的战争了。不到20年,我们就又卷入第一次海湾战争,随后又是漫长的伊战。我想,奥巴马势必会从伊拉克撤军,他还有阿富汗要担心呢。他是一个有头脑的人,会通过沟通来处理冲突,他是一个具有说服力,具有迷人性格的人,会争取到国际社会的支持。我不知道结果会如何,但大多数美国人都相信奥巴马能取得胜利。
但环顾四周,索马里海盗行为猖獗,刚果的暴力活动,拉美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高呼反美口号,俄罗斯领导人与其会面,好几个拉美国家都非常反美。我想,在未来一段时间,也许战地记者有的要忙了。
“伊战”代价巨大
美国媒体未能作出有效监督
东方早报:听说你被同事们戏称为“嗜战狂”,当初为什么选择做战地记者?这对记者提出什么更高要求?
阿纳特:我的同事没有直接说我是“嗜战狂”。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我劝一个做技术的同事陪我一起留在巴格达,他知道如何操控卫星电话。他就对我说,有人说我是疯狂好战记者,我告诉他说,不,我不是的,我只是在为一家国际性的新闻机构工作,战争发生了,我应该去报道,这是战争记者的责任。
在现在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有上百名战地记者,他们有男有女。战争报道是一个有价值、有必要的存在。但也不是说每个人都必须要成为战地记者,这是自愿的。我之所以从越战起就是一名战地记者,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国家可以发起的最大行动,意味着很多年轻男女也许要为国捐躯,国家让这些年轻人踏上战场,他们面临丧命的风险,国家要付出相当大的责任。战争所能产生的后果也是巨大的,第二次伊战花费美国4000亿美元,严重损害了美国的经济。发动战争也可能导致本国国际形象的下滑。大多数国家都是反对第二次伊战的,而二战时,大多数国家都是鼓励美国的。一个国家应该了解自己到底是为何开战。所以,战地记者的责任重大,他要向公众报道战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我过去15年报道的23次大大小小的战争中,都有美国军队的参与,涉及美国利益。美国展开的最大两次战争,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由于媒体的作用,民众随后都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这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基于错误的原因进行了错误的行动。所以,战地记者的责任就是要挑战政府做出的不明智决策。
东方早报:伊拉克战争前后,美国媒体站在美国政府一边,大肆渲染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最终被证明是一个谎言。如何看待媒体的报道失实对战争本身的影响?
阿纳特:布什总统的亲信卡尔·罗夫(Karl Rove)上周说,如果美国当初知道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知道萨达姆没有发动“9·11”袭击,也许会做出一个不同的决定。布什在最近一次接受CNN采访时被问到,现在是否会改变主意。他却回答说,我不想改写历史。
每个人都意识到,4000名美国士兵的阵亡,成千上万名伊拉克平民的罹难,数千亿美元的花费,仅仅为了推翻伊拉克政权,是多么的不值得的。付出如此这般的代价只是为了让一个独裁者下台!起初,很多美国媒体都表示支持伊战,但之后他们做出道歉,承认说未能对政府作出有效监督。纽约时报记者朱迪思·米勒在伊战开打前就报道说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给出具体地点,最后证实她是被萨达姆敌人的消息利用了,伊拉克流亡人士希望美国能替自己解决掉萨达姆这个心腹大患。《纽约时报》因为这些假新闻炒掉了她。
最初,美国媒体没有质疑政府的决策,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苟同了政府的审查规定,没有军官在场就不能采访任何士兵,不能透露姓名的就不能使用其透露的消息。如果有不愿透露身份的军官在采访中抱怨说,这场战争真是腐败、坏透了。一旦记者引用这段言论,就意味着你失去了官方的认可。所以,坏消息不会被报道出来。媒体当时过于热切地追随布什政府,热切地支持伊战,没有认识到战后两三年会出现的糟糕局面。媒体的职责就是质疑政府的决策,军队的战略和战术,如果媒体不做这些,谁来完成呢,谁去批评谴责呢?不然战争就会连续不断,永不消停。发出批评的唯一途径就是前去战场,亲身经历观察,就战事的种种提出质疑,让政府纠正自己的行动,公众也会开始质疑战争的合理性。
为了争取到故事我可以牺牲,我不想死,但我意识到报道战争是值得的。
——彼得·阿纳特(Peter Arnett)
|